53 百里负米
公元前528年夏季炎热的一天下午,鲁国平邑山区一条通往仲村的山路上,有一位十二三岁的少年,背着一个二三十斤重的米袋,正汗流浃背地往回赶路。这个少年瘦弱的身体刚刚开始发育,背着这样一袋米行路百里,的确面临着体能的巨大挑战。他是谁?为什么要百里负米?
这个少年居住在鲁国卞邑一个叫仲村的地方,少年和村子里的大部分人都姓仲,少年名由。
子路上面有两个姐姐,父母老来得子,对仲由自幼就十分疼爱。仲由并没有因为父母和姐姐对自己的疼爱而任性懒惰,而是抢着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替家人分忧。仲由居住的村庄产谷不种稻,要想吃稻米,就得到五六十里外山北边种水田的白米村以谷换米。
仲由父母很爱吃米,有时候就带着仲由前往换米。后来仲由看到父母年纪大了,从十岁开始就嚷着要独自背谷换米,孝敬父母。到仲由快十三岁的时候,父母看到仲由对背谷换米的线路已经熟悉,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从此,仲由就开始了每月一次的百里负米孝亲行动。同村别的孩子,去个几次新鲜一下,也就怕累退缩了。但仲由不同,他从十三岁开始,一直到拜孔子为师,一直坚持这样做,在乡村邻里赢得了“百里负米”孝亲的美名。随着年龄的增长,仲由负米也从几十斤逐渐增加分量,到二十岁的时候,已经发育成魁梧壮汉的他,可以负米百斤了。
按说仲由孝亲行动本来可以给他带来美好名声的,可是他这几年,却得了一个好勇斗狠的名声。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仲由还没出嫁的二姐已经出落成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了,这引来了邻村几名赖皮光棍的觊觎。仲由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决心做姐姐的保护神。
于是他凭着多年负米练就的强壮身材,苦练擒拿格斗武艺,并且头插雄鸡毛,身穿熊皮衣,腰佩猪皮匣剑,身背榆木硬弓,常常悄悄跟在姐姐后面,对这几个光棍无赖发出愤怒的警告。
这几个人看到仲由单身一人,年纪尚小,就一哄而上,想给仲由一个下马威。哪知道仲由也是有勇有谋,他把这几个人引到一棵大树下,用事先吊在树上的沙袋砸中了两个无赖,剩下的一个也三拳两脚打趴在地上。
仲由不顾姐姐的劝阻,硬是把这几个赖皮捆绑在大树干上,拷打了他们一天一夜,直到他们告饶,方才放走他们。从此,再没有人敢欺负仲由的姐姐了。乡里的一帮少年仰慕仲由的勇武,遇事常借仲由之名摆平是非。仲由也爱打抱不平,慢慢地成了卞邑的名人。
只是仲由年迈的父母却担心起来,担心儿子好勇斗狠,总会遇到吃亏的时候。他们多么想让儿子走上安分守己的正道啊。当子路父母听说国都曲阜一个叫孔丘的能人开门办学的消息时,他们悄悄托人向孔丘说情,希望能够收他们的儿子仲由为徒。[1]
亲爱的读者,孔子能够实现仲由父母的愿望吗?请您继续品读仲由“拜师孔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