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坚定志向
孔门弟子性格各异,有的含蓄,有的乖巧,有的诚挚,有的耿直。子路可以算是孔门弟子中的耿直豪放派了。他从不喜欢掩饰自己的心思,总是抢着向孔子表达自己的见解。
有一天,颜回和子路一起陪同孔子讨论礼乐教化之道。谈到后来,孔子便提议他们谈谈各自的志向。孔子看到颜回还在思考,便把目光转向子路。
子路豪迈发言道:“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使用,即使有所损坏,也不会有什么不满。”孔子点点头道:“好男儿与朋友相处,舍财取义,真是大丈夫呀。”
颜回看到孔子的目光又转向自己,便谦虚地回答:“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在颜回回答后,直爽地询问孔子的志向。孔子道出了自己的追求:“我的志向是,让老人生活安康,让朋友信我学说,让年轻人听我教诲。”[14]
孔子对于子路一贯不计较衣着饮食的豪爽性格,颇为欣赏,曾当着众弟子的面夸奖子路道:“我的众多弟子中,穿着破烂的旧丝绵袍和穿着狐貉裘的人一道站着交谈,能够不觉得惭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诗》上说:‘不嫉妒,不贪求,有什么行为不会好?’”孔子引用的《诗》原句是“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
子路听到孔子对自己的表扬,非常高兴,天天对同门弟子念叨这两句诗。孔子看到可爱的子路这样的表现,担心子路骄傲自满,告诫子路道:“由,君子之德,非只如此。你仅仅满足于此,怎么继续进步呢?”[15]
子路好勇,这是他的本性;子路想做君子,这是他的追求。子路和子贡、颜回跟随孔子北游农山言志的时候,便对率军征战充满了向往,希望自己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我率领的队伍,要手持像月亮一样洁白的帅旗,挥舞像早晨的太阳一样鲜红的战旗,让敲击战鼓的声音响彻云霄,让旌旗迎风飘扬。我要率领这样一支勇敢威猛的军队攻地千里,所向无敌。”子路认为这一点只有他能够做到。孔子听了子路豪迈志向的表白,发出了“勇哉”的赞赏。[16]
可以说“好勇”是贯穿了子路一生的特点。子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在卫国的时间最长。那时的孔子已经六十岁了。不过孔子却仍志向不改而上下求索,在卫国不能从政,他就继续开展最擅长的教化弟子的工作。
有一天,子路和曾晳、冉求、公西华四名弟子一块聆听孔子讲学。这一天讲学快结束的时候,孔子对这四名弟子说:“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你们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发挥自己的才智呢?”
面对孔子的提问,曾晳继续鼓瑟,冉求、公西华则在思考如何应对。这一次,还是子路第一个回答。这时的子路已经五十一岁了,但他仍然壮心不已,抢先答道:“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局促地处于几个大国中间,外面有他国军队要入侵,国内又遇到饥年灾荒。即使这样的国家同时面对这三大困难,我也不怕。我去治理这样的国家,给我三年时间,就可以使国人充满勇气,百姓也懂得忠信孝悌的道理。”[17]
虽然孔子哂笑子路治国不够礼让谦虚,但他在与鲁国大夫孟武伯的交谈中,仍然特别肯定了子路的治国才能:“仲由这个人是很有政务才能的,如果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可以叫他负责兵役和军政工作。”[18]
亲爱的读者,子路不仅敢于言志,而且在追随孔子周游列国的岁月里,不怕困苦险恶,始终坚持孔子推行周公之道的信念。请您继续品读子路追随孔子“困厄卫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