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虔诚拜师

12 虔诚拜师

转过年来,闵子骞已经成长为十六岁的少年郎了。他听说三十一岁的孔子受到鲁国国君支持开办私学的消息,就向父亲提出了前往拜师学习的想法。闵马在鲁国时就知道孔子这个好学上进的青年人,也一直关注着名声日隆的孔子,听到儿子的想法,加上妻子的支持,他非常高兴,提前为儿子举行了弱冠礼,取字为“子骞”,同意了儿子到鲁国拜师孔子的想法。

闵马看着家徒四壁的窘况,不好意思地对儿子说:“咱家贫寒,无法给你凑齐拜师束脩啊!”闵子骞动情地说:“父亲勿忧,心诚则灵。我想用跟您学到的酿酒本领,为夫子酿制一缸佳酿聊表心意。”于是,父子两人用家中不多的粮食很快酿制出了一缸佳酿。此时,闵子骞的后母姚氏毫不犹豫地变卖了婚嫁时丈夫赠给自己的首饰,为闵子骞凑齐了前往鲁国拜师孔子的路费。不几天的工夫,闵马就带着闵子骞回到自己的故乡鲁国国都曲阜,来到了孔子宅院门前。正好看到有位青年人刚刚走出孔子家门,他忙上前说明来意。这位青年人就是孔子的首批弟子之一颜路,他刚刚生下儿子颜回,正为此事向老师孔子报喜呢。

颜路听明闵马父子的来意,热情地把他们二人迎进孔子院内。闵马看到孔子院落的土筑房屋虽然低矮简陋,地面却打扫得干干净净,几棵高大的柳树和结着青果的银杏树为这寒碜的院落增添了勃勃生机。这时,子路和颜路迅速为闵子骞安排了拜师仪式。孔子端坐在那株银杏树下,双眼透露出睿智的光芒。闵马上前深施一礼:“鄙人闵马本是鲁国曲阜人士,八年前迁至宋国相邑。我儿闵损对您的学识名声非常倾慕,渴望拜您为师,只是家境贫穷,无资奉献束脩,就以佳酿代束脩前来拜师,还望夫子不要怪罪。”孔子热情回答:“闵公您过谦了。我也听闻您的贤能名声,您又年长于我,能把令郎交我为学,是孔丘之幸啊。佳酿就是您父子的美意,我非常喜欢。我已听闻闵公您‘鞭打芦花’、闵损‘劝父留母’的孝行佳话,非常感动,特别符合我的孝心生仁学说啊!闵子骞是真正的孝子!乡邻对于他爹娘兄弟称赞他的言语,都没有任何的异议。”[1]

亲爱的读者,读完闵子骞“虔诚拜师”孔子的成长故事,您一定还想了解闵子骞在孔门求学的情况吧?请您继续品读闵子骞被孔子立为弟子学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