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伯牛有疾
冉耕与子路、闵子骞、漆雕开等,都属于年龄较大的孔门弟子,他们在辅佐孔子的政教生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子路,精通军政,孔子最喜爱;闵子骞孝行天下,孔子最赞赏;漆雕开学不乐仕,孔子最欣赏;冉耕端庄贤德,孔子最器重。冉耕追随孔子十五载,勤学礼乐不辍,深受孔子赏识。当孔子五十二岁在鲁国由中都宰升任司空时,就向鲁定公推荐三十六岁的冉耕接替自己的中都宰职务。冉耕为政一年,贯彻孔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5]的为政之道,中都宰的治理,得到了更广泛的称赞。
不幸的是,冉耕染上了当时为不治之症的传染性恶疾,数月之间,已是病入膏肓。孔子闻讯,十分痛心,身为司寇之尊,亲临冉耕住处探望。冉耕担心传染,拒绝了孔子入室见面的提议,隔着窗户与孔子握着手,痛哭道:“我不是痛惜自己短命早死,而是痛惜不能继续聆听夫子的教诲啊!恳请夫子继续教诲我的两个弟弟,使他们能够终身弘扬夫子的学说!”
陪同孔子看望兄长的冉雍和冉求,由冉雍代表弟弟冉求安慰冉耕道:“兄长放心,我和弟弟一定潜心求学,早日掌握为政以德之道。兄长请安心养病,您会好起来的。”孔子握着冉耕的手,悲愤地诉说着心中的哀伤:“难道就治不好了吗?这就是命吗?这样的仁德之人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病呢?这样的仁德之人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病呢?”[6]
冉耕是孔子弟子中去世最早的优秀弟子,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起来到冉耕的家乡,参加了冉耕的葬礼,充分寄托了孔子与弟子们对早逝弟子冉耕的哀思。
亲爱的读者,冉耕虽然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华,但他的两个弟弟却都继承了他的贤德好学之风,和他一同并列于后人传诵的孔门十哲之列,成就了孔门弟子成德成才的传世佳话。
【注释】
[1]参考《礼记·曲礼上第一》。
[2]参考《礼记·曲礼上第一》。
[3]参见《论语译注·里仁篇第四》第1章。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参考《史记·五帝本纪第一》。
[5]参见《论语译注·为政篇第二》第3章。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参见《论语译注·雍也篇第六》第10章。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