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耕读世家

20 耕读世家

冉离听完公西氏希望孩子读书的要求,看着十二岁的冉耕和八岁的冉雍投向自己的乞求目光,回忆起两个儿子因学《诗》懂礼受到村民称赞的情景,真是喜在心头。可是想想如果两个儿子都去上学,不仅家里开销增加不少,还少了牧牛耕田的帮手,他心里着实拿不定主意。

冉耕看透了父亲的心思,就为父亲宽心道:“父亲,您是担心我和弟弟上学不光要有学费开支,还少了帮您耕田牧牛的帮手吧?我和雍弟商量好了,我们俩半耕半读,轮流去学馆学习。这样不仅学费减半,还能给您提供一个人的帮手。您看如何?”其实,这个办法是公西氏提前给冉耕出的主意。公西氏听到这里,赶紧趁热打铁道:“当家的,您看这两个孩子多懂事啊!我已经跟学馆老师说好,他看咱家两个儿子聪明好学,已经答应他们兄弟俩轮流上学,只收一份学费。您就快点答应吧!”冉离听到这里,眉开眼笑地说:“好。我答应耕儿和雍儿上学的要求了。等到你母亲再给你俩生下弟弟,也让他去学馆求学。”

公西氏嫁入冉家的第三个年头也就是公元前522年,生下了自己的儿子,取名为“求”。从此冉离和公西氏带着几个孩子过起了耕读相伴的农家生活。

冉耕和冉雍进到陶邑学馆,跟随学馆的颜夫子学习识字和读文,刻苦勤奋。他们虽然每人只上半天学馆,可是对颜夫子教的内容,却学得最为熟练扎实,很快成为学馆其他弟子学习的榜样。冉耕不仅对《诗》有了更多的扩展学习,而且开始学习《书》的部分篇章了。几年后,颜夫子看到冉耕和冉雍都已学尽自己的学问,便向公西氏提议,推荐两个孩子去孔子新开不久的学馆进一步深造。

亲爱的读者,据说陶邑宰听说公西氏劝夫教子读书的佳话,了解到冉耕和冉雍兄弟在学馆的优秀表现后,为冉离题写了“耕读世家”的匾额,挂在了冉离家的大门上。冉耕和冉雍兄弟俩能够成为孔子的弟子吗?请您继续品读“耕入孔门”求教于孔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