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推举盟主
子游和子张非常赞同子夏提出举荐有若为孔门盟主的提议,他们为此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与策划,认为有若经历过保卫鲁国的战斗,遇事善于思考推理,深得国君器重,并经常向他请教治国之策。
有一次,鲁国遭遇旱灾,国库歉收,鲁哀公请教有若说:“今年鲁国遭受饥荒,国家用度困难,请问你有何良策?”有若回答:“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取百姓十分之一的田税呢?”鲁哀公不满地说道:“现在征收百姓十分之二田税,我还不够用的,怎么能实行十分之一的彻法呢?”有若真诚地向鲁哀公建议道:“治国必须以民为本。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又怎么会够呢?”[67]有若的建议被鲁哀公采纳了,鲁国上下都把有若视为有识之士。而且,有若身材高大孔武,在言论和相貌两方面,都和孔子相似,尊有若为师,肯定会得到孔门弟子的广泛支持。
于是,他们就此提议向子贡、闵子骞、冉雍、樊迟、曾参等孔门弟子进行了广泛游说。子贡和樊迟认为这是个不错的想法,冉雍和闵子骞不置可否,曾参明确表达了反对态度:“不可以的。夫子就像在长江、汉水洗涤过,又如在夏天的烈日下暴晒过,光辉洁白得无以复加。夫子的伟大是谁也替代不了的。”[68]可是当子夏和子游质问解决孔门弟子学术之争的好办法时,曾参也只能漠然以对。子贡倡议道:“夫子之道,一以贯之。众弟子如群雁,跟之随之。今群雁无首,众推有若试之,不亦可乎?”
很快,在子贡的应允下,子夏和子游、子张及其门人,举行了尊有若为孔门盟主的庄重仪式。地点就选在孔庙庭院的那棵大银杏树下。只见有若在子夏、子游和子张的拥戴下,就座于最上宾的位置,他们四人的门人在下面向有若行拜师之礼。
子夏主持了这次拜师仪式,庄重地说道:“孔门儒学,孝悌忠信;夫子学问,无人超越。然弘扬儒学,应力戒众说纷纭,不给攻击孔门学说的人以可乘之机。今有孔门弟子高人有若,为人忠信,学问深厚,言行相貌皆似夫子,颇受国君敬重。自今日始,改称有若为有子。望大家侍奉有子如夫子。”
子游接话道:“子夏之言,我与子张皆赞同。今后每月举行一次孔门儒学研讨活动,欢迎夏、游、张等门人问礼问政问学于有子。”
子张是孔子在世时最爱提问的孔门弟子,当场开始向有若请教道:“夫子在世最为重礼,敢问有子,如何以礼化民呢?”有子朗声答曰:“以礼化民,以和为贵。圣明先王治理百姓,贵在礼和为美。小国、大国都可实行。如遇不通之处,只是一味求和,不用礼制节制,也是不可以的。”[69]众门人弟子听后,顿觉心里豁然开朗。
子夏插言道:“请教有子,信、恭与礼,如何对待?”有子略一沉思,雅言答道:“信用合乎道义,就能兑现诺言。恭敬合乎礼仪,就能避免受辱。依靠血缘亲近的人,做事就有依靠了。”[70]有子的两轮精彩答复,让下面的门生弟子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子夏与子游、子张尊有若为孔门弟子盟主取得了初步成功。
亲爱的读者,您可知道,有若并未能长期代替孔子的位置。他是怎么被推下盟主圣坛的呢?请您继续品读曾参、高柴门人发难孔门盟主有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