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善问乐行

56 善问乐行

子路刚入孔门的时候,曾满怀热情地向孔子请教:“请问夫子,君子最崇尚的是勇敢吗?”孔子听了,告诫他道:“君子认为义是最尊贵的,君子只有勇,没有义,就会捣乱造反;小人只有勇,没有义,就会做土匪强盗。”[8]子路听后,欣然向孔子汇报说:“感谢夫子指点。仲由我如果像过去那样尚勇斗狠必然会沦为盗寇;必须把‘仁义’置于‘勇武’之上,才不会离经叛道,才会成长为真正的君子。”

子路聆听孔子讲学论“士”,看到子贡、子张等人向孔子问“士”,孔子给予了不同的回答,便也向孔子请教:“夫子,请问我怎么样做才可以成为‘士’呢?”孔子针对子路性情过于耿直、易与他人争执的不足教诲道:“互相批评,和睦共处,就可以成为‘士’了。你和朋友之间,要乐于互相批评切磋;你和兄弟之间,要乐于和睦谦让共处。”[9]子路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从此以后,子路对待各位同门的态度,不再像以前那样急躁了。

子路从拜师孔子那一刻起,心中所想的最高努力目标,就是做一名文质彬彬、受人尊敬的君子。一天,子路听到孔子叹道:“真正的圣人,我是见不到了。如果能够遇见真正的君子,我就心满意足了。”[10]于是子路便虚心向孔子请教道:“请问夫子,仲由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受人尊敬的君子呢?”孔子教导他说:“不断地修养自己,恭敬地开展工作。”子路还不满足,继续追问道:“请问夫子,仅仅这样就够了吗?”孔子想了想,进一步教导他说:“不断地修养自己,让上层人物各司其职,安康快乐。”子路觉得还不满足,第三次追问道:“请问夫子,仅仅这样就够了吗?”孔子看了看子路尚有迷惑的面孔,继续耐心教诲道:“不断地修养自己,让百姓们生活安康快乐。”孔子进一步给子路强调道:“修养自己,安定百姓,就连上古圣君尧和舜还没有完全做到呢![11]仲由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就比君子还要高一级,就要成为圣人了。”子路听了孔子的教诲,挠了挠脑袋,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情。从此,子路明白了君子成长的三重境界:修己,安人,安百姓。

子路是孔子为政之道最热心的践行者。孔子对于子路急于行道求果的莽撞做法也给予了告诫:“仅仅根据一个方面的申诉,就忙于断案的,我的弟子中大概只有仲由吧?”不过孔子接着表扬子路道:“仲由这个人,对于自己许下的诺言,总是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从不拖到第二天。”[12]

在闻道乐行方面,子路和冉求都是孔子认为最有“政事”才干的人,他俩的为人个性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一天,孔子正在屋内弹琴唱诗,年轻的弟子公西华在孔子一旁侍立。就见房门砰的一下,被急匆匆赶来的子路推开了。孔子让子路坐下,子路却性急地站着向孔子问道:“请问夫子,一个人如果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需要立刻去做吗?”孔子听了,还是先让子路坐下,慢条斯理地教导子路说:“仲由啊,希望你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家中有父亲和兄长可以商量,怎么可以不先请教他们,听到了就去做呢?”子路听后立即站起来,躬身谢过孔子,又急匆匆地出门去了。不一会儿,传来几下轻轻的敲门声,公西华开门一看,是孔门多才多艺的冉求。冉求小心翼翼地对孔子说:“夫子,您现在方便吗?我有一个问题想向您请教。”孔子带着鼓励的眼神对冉求说:“冉求,你多才多艺,一点都不亚于我。有问题就赶快提出来吧。”冉求带着若有所思的神情问道:“请问夫子,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可以立刻去做吗?”孔子说:“求啊,你做事缺乏果断。我建议你,事情既然合于义理,听到了应该立刻去做。”冉求听后,好像明白了什么,若有所悟地对孔子深施一礼,拜谢道:“多谢夫子教诲。冉求一定按照夫子的教导,分清是非,确立策略,有计划地实施。”说完,他像来时一样慢腾腾走到门外,回身轻轻地把门带上。这时候,在一旁恭候静听的公西华皱紧了眉头,鼓起勇气请教孔子道:“请问夫子,刚才仲由问您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需要立刻就去做吗,您回答有父亲和兄长可以商量,怎么可以听到了就去做呢。冉求问您同样的问题,您回答听到了应该立刻去做。他们向您提出同样的问题,您却给他们相反的教导,我感到迷惑,所以大胆地向您请教这是什么缘故呢?”孔子笑眯眯地回答:“冉求畏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进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提醒他退让些。”[13]

亲爱的读者,您读了子路这些“善问乐行”的成长故事,一定会感受到子路对孔子教诲的虔诚学习态度吧。那么,子路在孔子门下学习,树立了什么样的人生志向呢?请您继续品读子路“坚定志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