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坚守大义
公元前481年即鲁哀公十四年,鲁国邻国小邾国有位叫“射”的大夫受到排挤,便带着自己的封地句(gōu)绎前来投奔。鲁哀公和执政大臣季康子高度重视,在朝堂上接见了这位大夫。
说起这个小邾国,他的母邦邾国和鲁国一样建立于西周初期,一直是鲁国的邻国。西周时的邾国与鲁国非常友好,且世代联姻。但是到了鲁僖公在位的公元前638年,鲁国出兵打败侵犯须句的邾国,并送须句国君回国复位。同年,邾国人不甘心,出兵反攻鲁国,鲁僖公轻视邾国,竟然“不设备而御之”,结果一时大意,在升陉这个地方受到邾国军队重创,鲁僖公仓皇逃走时连头盔也丢了,成为邾国军队的战利品被悬挂在国都城头示众。从此,鲁、邾两国从西周时期的亲家,演变成了东周时期的冤家。
鲁国与小邾国关系也一直不睦,对于叛逃而来的小邾国大夫自然表示欢迎。鲁国便按照当时各国对避难者的惯例对待这位小邾国大夫,由鲁国执政大臣季康子出具书面约定。这名叫“射”的大夫,在鲁国朝堂表示道:“我更相信孔门弟子子路的信义。如果咱们鲁国能够派子路和我见面口头约定,就可以不用书面盟誓了。”
季康子一听,非常高兴,托人给在卫国为官的子路捎信,请子路回来完成这件事,被子路推辞了。季康子着急了,立即派子路同门,任季氏宰的冉求对子路说:“一千辆战车的国家,不相信盟誓,反而相信你的话,你有什么屈辱呢?”子路回答冉求道:“还记得当年夫子在卫国对咱们那次‘名正言顺’的教诲吗?鲁国如果和小邾国发生战事,我不敢询问原因曲直,战死在城下就行了。射叛变母国,而使他的话得以实现,这是把他的不尽臣道当成正义了,我不能那么办。”子路的这次义举,得到了孔子的肯定。子路在孔门弟子中的威信更高了。[32]
亲爱的读者,子路和孔子之间还有很多故事,都显示出子路“好勇慕义”的君子品质。孔子生病时子路是怎么侍奉的,子路对人的生死又有了什么思考呢?请您继续品读子路向孔子“问死问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