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拜师学道
子贡能拜孔子为师,还得特别感谢他的外祖父、卫国先贤蘧(qú)伯玉大夫。这位蘧伯玉老夫子,是和孔子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孔子曾经发自内心地赞赏蘧伯玉道:“蘧伯玉真是一个圣明的君子啊!卫国政治清明,他就出来做官;卫国政治黑暗,他就退而静养。”[4]
子贡生于富商之家,自幼聪慧,喜读诗书,爱好礼乐,经常向外祖父蘧伯玉请教学做君子的道理。蘧伯玉老先生看到外孙如此好学上进,便在他十八岁那年,向孔子写了一封推荐书,让外孙子贡揣着来到鲁国,向孔子拜师学习。当时子贡感觉自己已经挺有学问了,起初向孔子请教,是不够虚心的。等到他向孔子请教完三大问题后,才心悦诚服地拜孔子为师了。
第一个问题是子贡对于人际关系的自我评价。子贡认为:“他不想受到别人欺侮,也不会去欺侮别人。”孔子听后笑着纠正道:“赐啊,以你的天性,这不是你能做到的。”[5]
子贡听后脸红红的,接着请教第二个问题,如何做一个君子。孔子针对他能言善辩的特点,建议说:“对自己说的话,要先践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6]
子贡感觉孔子一下子就点到了自己言过于行的不足,不禁心头一震,接着提出了第三个问题:“如果有人能做到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应该就很可以了吧?夫子您觉得怎么样?”孔子耐心开导他说:“你说的这种人算是可以了。但是我觉得做人还有更高境界,比如虽然贫穷却乐于行道,纵使身份富贵却能做到谦虚好礼。”子贡听后,茅塞顿开,进一步请教道:“《诗》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说的就是夫子这个意思吧?”孔子听了,感觉此子可教,表扬道:“赐啊,我现在就可以和你讨论《诗》了。告诉你一件事,你就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7]子贡听罢,纳头便拜:“多谢夫子点拨,我愿终身追随在您的身边。”
不过,子贡毕竟年轻好胜,有些高傲。有一次孔子看到子贡和几个弟子在不停地指责别人的过失,就直言责备道:“赐啊,难道你就事事都做得完美吗?我是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这一方面的。”[8]子贡立即向孔子承认错误,并虚心地请教道:“请问夫子,这世上有没有可以让人终身奉行的一句话呢?”孔子想了想,若有所思地说:“大概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9]
从此,子贡一直遵守孔子教诲,克己守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孔门弟子的赞赏。
亲爱的读者,子贡拜师学道的故事对您也很有启发吧?那么,子贡在孔子门下,是怎样学习进步的呢?请您继续品读子贡“问孝问贤”于孔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