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问死问神

63 问死问神

公元前481年的深秋季节,孔子最器重的弟子颜回去世,是继前一年孔子唯一的儿子孔鲤逝世后对他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孔子经历十四年周游列国的旅途劳顿,他太劳累了;孔子的儿子孔鲤、弟子颜回先他而去,他太伤心了。这一年的初冬时节,孔子病了,病得很重。

子路听说后,立即日夜兼程,从卫国赶往鲁国。

当看到病倒在床上正在昏迷沉睡的孔子时,子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泣着喊道:“夫子,弟子仲由前来看您了。”孔子听到子路的声音,勉强睁开了沉重的眼帘,示意子路近前说话。子路跪走几步,挪到了孔子床前,动情地说:“夫子,天佑善人。我请求为您病愈祈祷。”孔子吃力地问道:“你这样做有根据吗?”子路虔诚地回答:“夫子,我这样做是有根据的。《诔(lěi)文》上说过:‘替您向天神地祇(qí)祈祷。’”孔子听后高兴地对子路说道:“仲由的确好学,做事有根有据了。我也这样为自己祈祷过了。”[33]孔子说完,又昏迷沉睡起来。

子路了解到,孔子已经病了好几天了,看起来病得很重,探望、服侍的弟子们一片哀戚,一想到他们敬爱的夫子就要永远离开他们,不由得悲从心来。性格刚强的子路,最先从这哀戚中走出来,对子贡、冉求、子游、子夏等师弟们说:“不要光顾着哭了,总不能让夫子死后连个像样的葬礼、坟墓都没有吧。我们这么多弟子,总不能让别人看我们的笑话吧。咱们夫子曾经做过鲁国大夫,我们就以大夫丧葬之礼做准备吧。”子贡、冉求、子游、子夏等人听子路说得在理,都同意了子路“使门人为臣”的建议。子路便一边请医为孔子治病,一边分派师兄弟们担任不同的家臣职责,按照大夫的规格、礼仪准备孔子的丧礼。几天后,孔子病情减轻,听得此事,将子路叫来,说:“仲由啊,辛苦你了,可你这事办得不妥当啊,这是在行诈道呀!我已经不是大夫了,再以大夫之礼丧葬,不合适啊!这是骗谁呢?难道要骗上天吗?与其死在治丧的人手里,我宁肯死在你们学生手里。我纵使不用大夫的葬礼,难道我会死在路上,没人来葬我吗?”[34]

子路听了孔子的批评,连忙向孔子认错道:“多谢夫子教诲。我和子贡、冉求认为您曾经担任过鲁国司寇,已是位列大夫之人,所以就想按照大夫之礼准备您的后事。仲由知错了。仲由今年六十二岁了,看到了太多生老病死的伤感事情,这两年又经历了伯鱼、颜回早死,特别想知道世人该如何服侍鬼神?”孔子对于鬼神一直坚持敬而远之的原则,他认为重要的是治理好人世间的社会,并用人世间的尊卑之礼祭祀去世的父母,追念远代的祖先,所以教诲子路道:“活人还没有服侍好,怎么能去服侍死人呢?”子路仍不甘心地继续请教道:“我大胆地请问夫子,人死是怎么回事呢?”孔子坚定地教育子路道:“我们儒家学说,既然连人生的道理还没有弄明白,就没有必要去研究死的学问。仲由啊,如今你在卫国为官,还不忘促进鲁国和齐国的友好交往,做得好啊!你要继续在治理卫国、教化民众上多下功夫啊!”子路听后,拜谢孔子道:“仲由虽然愚钝,也一定要遵循夫子教诲,光大儒家为政之道。”[35]

亲爱的读者,子路的人生结局,也实现了孔子“杀身成仁”的谆谆教诲。请您继续品读子路“正冠就义”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