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建庙护孔
孔子去世后,孔门弟子们在子夏、子游、子张和曾参等年轻弟子带领下,很快以孔宅为中心,开始了孔庙建设,目的是展示孔子生前的车琴服饰,以满足前来瞻仰孔子的各国学子的迫切愿望。鲁哀公及其执政大臣季康子想借助孔子名声扩大鲁国影响,也对这些孔门弟子修建孔庙给予了大力支持。
就在孔庙建设期间,子夏作为孔子的得意门生,在诸侯列国学子心目中的名气,与曾参、子游、子张不相上下,他们被誉为孔门晚辈弟子四杰。据传各国前来鲁国求学的弟子,大部分都投到了他们四人门下。子夏、子游、子张和曾参四人教学主张不同,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学派特色。子夏主张守信为先,言出必诺,因此形成了子夏特色的儒家“守信学派”;子游精通礼学为政,坚持孔子克己复礼之道,因此形成了子游特色的儒家“尊礼学派”;子张沉迷儒学言行研究,提出言行相济的儒士观点,因此形成了子张特色的儒家“气质学派”;曾参主张守孝为根,非孝勿善,因此形成了曾参特色的儒家“唯孝学派”。他们在孔子之后,开启了我国战国前期诸子百家争鸣的先河。
经过整整一年的忙碌,子夏与同门弟子共同参与的孔庙就基本建成了。孔庙启用开放之日,子贡与冉求就在同辈学友冉雍、闵子骞、宰予、有若及晚辈学友子夏、子游、子张、曾参等协助下,召开了一次约七十名孔门弟子参加的追忆先师孔子大会,讨论如何继承孔子儒家学说、坚定维护孔子圣人形象。
子贡为什么要召开这次孔门弟子大会呢?原来,孔子去世后,鲁国有不少大臣开始非议孔子,他们以曾在鲁国、后到齐国担任外交大臣的子贡为吹捧对象,企图以高捧子贡来贬损孔子。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鲁国大夫叔孙武叔。他先是在鲁哀公的朝堂上公然对朝臣宣扬“子贡贤于仲尼”[43],受到子贡坚决否定后并未罢手,反而趁子贡离鲁赴齐,继续诋毁孔子。子贡听说后,毫不畏惧,斥责诋毁仲尼的人“多见其不知量也”[44]。令子贡痛心的是不仅孔门外的人诋毁孔子,就连孔门内的人,也开始对诋毁孔子的声音半信半疑了。陈子禽就是这样一位追随子贡、对孔子学问产生动摇者。他听到子贡对诋毁孔子声音的自谦与辩驳,竟然半信半疑地认为是子贡对孔子的客气谦让,提出了“仲尼其贤于子乎”这种子贡认为是大逆不道的看法,受到了子贡的严厉训斥。[45]子贡有鉴于此,感觉很有必要召集孔门弟子,研究维护孔子地位、突显孔门学说的办法。
这次会议,由子贡和冉雍、闵子骞、宰予、有若五位孔门前辈弟子主持,子夏、子游、子张、曾参等孔门晚辈弟子做组织记录工作。子贡首先开言道:“夫子生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弟子弥众,终生力推周公之道不辍,圣人名望传于诸侯。近来有鲁国大夫诋毁夫子,更有孔门弟子半信半疑,怎能不让我们孔门弟子忧心忡忡呢?这次孔庙启用开放,召集孔门弟子七十余众论学,有三大主题:褒孔子,贬门生,尚儒学。”
宰予接言道:“早年夫子批我昼寝废学,促我言行一致;我争孝期三年减为一年,夫子责我不仁。夫子教诲使我真明君子之道。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46]子贡接着宰予话题继续道:“早年夫子评价我为‘瑚琏’,‘器也’,[47]促我深思君子品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8]夫子责我‘方(谤)人’,[49]教导我做人自谦。以予观之自生民以来,未有如夫子也!”[50]有若进一步强调道:夫子“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胜于孔子也!”[51]一直旁听记录的子夏听到这里,对夫子的教诲感激之情喷薄而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52],夫子教诲弟子写照也。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53]真圣人也。当务之急,当集夫子教诲弟子为学、为友之言,夫子与弟子切磋为政之道,成书传于后世,则褒孔子,传儒学,可成。”
子贡听罢子夏之言,拍手叫好;冉雍听到子夏建议,连声赞妙;就连一向寡言的闵子骞,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夫子在,观弟子之志;夫子没,激弟子之行。子夏之言,足以崇夫子,弘儒学。”于是子贡提议:“今日孔门集会者,弟子七十余众。未能集会者,亦数百千众。请以孔门弟子‘文学’最优者子夏和子游为集录者,以闵子骞、冉雍为裁定者,开启夫子‘言语论道’的编纂工程吧。”曾参建议道:“夫子之论,伦理孝道最著;夫子及其弟子‘言语论道’,定名《论语》,大家意下如何?”子夏看到子贡点头称是,热情相邀:“烦请曾参与子游、子张等,共集夫子《论语》吧。”
亲爱的读者,接下来子夏和他的同门,是怎样开展编撰孔子及其弟子言谈语录的呢?请您继续品读子夏“参编《论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