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耕入孔门
2025年09月15日
21 耕入孔门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冉耕二十岁、冉雍十六岁、冉求七岁了。他们兄弟三人不仅学问日丰,而且言谈举止也获得乡里长辈越来越多的赞许。
陶邑学馆颜夫子的建议,正合了公西氏此时的心意。原来,此时的公西氏也听到了孔子的美名,了解到孔子自赴周向老子学礼后,声誉日隆。鲁昭公被执政大臣季平子驱逐到齐国后,孔子也来到齐国,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只是由于齐景公手下近臣妒忌孔子才能,孔子得不到重用,只好又回到鲁国继续开办学馆。
于是,公西氏赶紧与年已五旬的丈夫冉离商量,要让两个大儿子到国都曲阜拜孔子为师,希望两个孩子有更大的作为。现在冉离家境已经比较殷实了,就叫来三个儿子一块商量此事。没想到,不仅冉耕和冉雍非常欣喜赞同,七岁的小弟弟冉求也仰慕孔子名声,非要前往拜谒。于是就出现了冉氏三兄弟同拜孔子为师的动人场面。
孔子在三兄弟拜师礼中,向冉耕提出了“何为礼”的问题。冉耕回禀道:“所谓礼,就是要自我谦卑而尊重别人。富贵的人知书好礼,就不会骄奢淫逸;贫贱的人知礼好礼,就不会怯懦困惑。”[1]孔子听后赞道:“贫而乐道,则会保持淳朴本性;富而好礼,则会认同仁义之道。孺子可教。”
冉耕恭敬地对孔子深施一礼,请教道:“多谢夫子将我收入门下。冉耕作为您的弟子,想请教如何做一名广受人们认可的君子。”孔子思索片刻,教诲冉耕道:“君子之德莫过恕。见闻广博,记忆力强,还乐于谦让;勉励为善,还不松懈自己。你能做到这些,人们就认可你是一名君子了。”[2]冉耕听罢,恍然大悟,深施一礼谢孔子道:“耕虽迟钝,也一定遵从夫子教导,早日成为一名正人君子。”
亲爱的读者,冉耕在孔子教诲下,会取得什么进步呢?请您继续品读冉耕受教孔门“德让良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