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生儿黄疸

警惕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它包括生理性及病理性两种。胎儿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而体内为低氧环境,必须有更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供给胎儿,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胎儿一旦娩出,就必须用自己的呼吸系统获取氧气,如此一来,体内的低氧环境发生了改变,对红细胞的需求量也大大降低。这时,体内多余的红细胞就会分解成为胆红素。这些胆红素没有及时排出体外,堆积在血液中,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新生儿的皮肤和巩膜染成黄色,出现新生儿黄疸。这属于生理性黄疸,大约有60%的新生儿出生1周内会有这种情况。足月分娩的新生儿在产后2~4天会出现黄疸,4~5天为高峰期,2~3周内黄疸消失。早产儿的黄疸持续时间会长一些。生理性黄疸,家长不必担心。

如果希望宝宝的黄疸早些消退,可以用一些葡萄糖冲水给宝宝喝,糖水的利尿作用可使胆红素加速排出。同时,家长要注意的是,吃奶不好及饥饿可能使生理性黄疸加重延长。

需要家长们注意的是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婴儿智力障碍、脑瘫,甚至死亡。

那么,如何分辨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呢?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与胎龄和喂养方式均有关,早产儿多于足月儿,母乳喂养儿多于人工喂养儿,延迟喂养、呕吐、寒冷、缺氧、胎粪排出较晚等均可加重生理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症、先天性胆道闭锁、新生儿败血症、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可致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