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克拉底王朝
克拉底人是非常古老的民族,在各种吠陀文集、史诗和往世书中都有对他们的记述。“克拉底”是梵语词,意即“住在边境上的民族”。克拉底人属蒙古人种,最近发掘的石雕像表明,克拉底人额宽、鼻扁、眼睛小,这正是蒙古人种的面相特征。克拉底人信奉原始宗教,也崇拜湿婆神。他们非常勇敢善战,作战时口念“门杜姆”的密咒与敌人搏斗。在《梨俱吠陀》中,克拉底人还被描写成会用魔术作战的民族。
克拉底人统治尼泊尔时间较长,据《廓帕尔王朝纪年史》记载,克拉底王朝共有32个国王。第1任国王是亚拉姆巴尔,在第28任国王帕土克时期,克拉底王朝遭到来自西方索摩人(拉其普特人)的侵扰。尼泊尔的克拉底王朝大约与印度孔雀王朝同时,此时佛教开始传入尼泊尔,孔雀王朝阿育王曾到蓝毗朝拜佛祖的诞生地。据传,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阿难陀以及阿育王的使者都曾到过尼泊尔传播佛教,阿育王还将女儿许配给当时尼泊尔佛教圣地帕坦的一名叫提婆帕拉的王子。
在克拉底人统治的漫长岁月里,尼泊尔的文化、艺术和商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印度古代政治经济学家考底利亚(Kautilya)在公元前4世纪撰写的《利论》中提到,尼泊尔人制作的地毯在当时的印度很流行。克拉底人的雕刻术和建筑术也相当发达。在克拉底王朝后期,北印度的王国众多,战乱频繁,一些战败的王公贵族开始逃难到尼泊尔。在他们中有释迦人、马拉人、科利亚人和梨查维人。这些从南边来的逃难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拥有比当时的克拉底人更先进的技术,因此在短时期内他们的势力就强大了起来。由于文化冲突以及他们的政治野心,他们对克拉底人的统治开始感到不满。他们中最有势力的是梨查维人,他们觊觎克拉底人的王位已久,最终通过联合其他势力,赶走了克拉底人,登上尼泊尔王位的宝座。被赶走的克拉底人后来在塔玛柯西河和阿龙河之间的一小块地域建立了一个小王国,但仍隶属于梨查维王朝。公元464年,梨查维国王达尔玛·德瓦(Dharma Dev)突然死去,克拉底人想趁机独立,但未得逞,马纳·德瓦国王派兵镇压了他们的独立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