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礼仪与禁忌
(一)礼仪
尼泊尔是礼仪之乡。人们相互见面时,根据身份、地位不同而行不同的礼节。如同事、朋友、熟人或一般的客人见面时,一般双方互行合掌礼,即把双手合十于胸前,说“纳马斯代”或“纳马斯卡”,意思是“你好”。如不想与对方寒暄,即将右手掌举至前额行举手礼。
晚辈拜见长辈,不仅要双手合十于胸前,而且还要鞠躬。每日清晨,儿媳要给公婆请安。在节日和婚丧嫁娶活动中,晚辈与长辈见面时,也要给长辈请安。请安时行跪拜礼,即双腿下跪,以前额头触长辈的脚面。这种礼节也叫“顶足礼”。长辈则把右手放在晚辈头顶,说几句祝福的话,给点钱币或礼物。现在,有文化的男士,尤其是男大学生学会了西方握手的礼节。但通常情况下不与女性握手。
尼泊尔人谈话时表情丰富明朗,手势、脸部、头部等处的肢体动作较多,女性也不例外。如摆手、摇头、摊手等。在表达同意对方的意见时,尼泊尔人通常是微笑着把头向右肩倾斜一下,再迅速收回,也有人连续做两次这样的摆头动作,看上去像摇头。但与摇头又不一样。
尼泊尔人十分好客,无论客人何时登门拜访,都要以一杯奶茶和煎鸡蛋、酥油饼等小吃招待一番。北部山区的民族以酥油茶和干奶酪招待客人。夏尔巴、塔芒等民族与客人初次见面时,献上哈达,以示欢迎。
在接待外国首脑或高级代表团时,要鸣放礼炮,去机场的路上每隔一段要搭起一座拱门,拱门上画满花卉和吉祥物。拱门两侧各放一个铜制大水罐,以示吉祥。在这种场合,除了红毯必不可少之外,而且还要安排五名女童向贵宾奉献花环。
尼泊尔人无论举行国家庆典,还是各种典礼和人生仪式,都以点燃酥油灯为开始,以示光明普照,一切成功。酥油灯由与会者身份最高的人点燃,重大活动中使用的灯高1.4米,古色古香,衬托出庄重的气氛。
(二)称谓
尼泊尔的称谓很多。亲属间的称谓分得很细,其亲属关系是父系还是母系,是直系还是旁系,是长辈还是晚辈,十分明了。如属于父系的叔伯、姑嫂和属于母系的舅舅、姨妈等都有不同的称谓,甚至比中国的还复杂。
另外,有些称谓主要体现长幼尊卑,如普通人对王族、婆罗门和学者称“合祖尔”,相当于“大人”“老爷”。佣人对主人,晚辈对长辈,妻子对丈夫说话时也称对方“合祖尔”。长辈对晚辈直呼其名。平辈之间一般只呼名字。同事或朋友之间在直呼名字时,往往在后面加一个表示尊敬的“吉”,对女性也不例外。熟人或不相识的人都可依据年龄长幼,互称哥、姐、弟、妹。如果年龄不易判断,一般均称哥或姐。这在尼泊尔语里也是表尊敬的称谓。
(三)禁忌
尼泊尔人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禁忌,主要跟他们信仰的神灵有关。例如:
禁忌吃饱喝足后敬神或拜佛,要沐浴、梳洗后空腹敬神。用正餐时,禁忌拿起来就吃,要首先取一点放在桌上,以示对神的敬供。
禁忌穿鞋进寺庙的佛堂或神殿,要把鞋脱在外面。
禁忌在寺庙中讲污言垢语。
禁忌孕妇和月经期妇女进寺庙。
忌讳外人进自己家的神舍、佛堂,以防外人的生肖、命运冲撞自己的家神,也防备居心叵测的人暗中诅咒。
禁忌用餐时吃得一干二净,要在餐盘里留一点饭菜以示慰劳精灵、鬼怪和动物。人们习惯在庭院中洗涮餐具炊具,把餐盘里剩下的饭菜倒在地上喂猫、狗、乌鸦等小动物和鬼灵。
禁忌宰杀母畜母禽,僧人禁食鸡肉。
禁忌守孝者吃肉、油、盐、葱、蒜等带刺激性味道的食品,以防冲犯鬼魂。
禁忌穿鞋进起居室、卧室和厨房。
禁忌用左手递食物。
禁忌外人进自己家的厨房。
禁忌月经期妇女进厨房,以及与丈夫同睡一张床。
禁忌已婚妇女露出双脚,要穿拖至脚面的衣裙。
出远门时要择吉日良辰。
尼泊尔人在信仰和生活习俗方面的禁忌观念,从清洁卫生的角度考虑,有些有积极作用,但不少也带有封建迷信思想。现在尼泊尔社会正逐渐开放,一些不好的习俗正在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