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锡克教

五、锡克教

锡克教是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相互融合的产物,16世纪流行于印度旁遮普地区。传入尼泊尔后,锡克教的首领在尼泊尔建立了一些“古鲁德瓦拉”(师道院),古鲁即师尊。锡克教创始人那纳克(1469—1539年)被尊为教祖,称古鲁。锡克教宣传一神论,反对供奉偶像,主张人人平等,反对种姓制度,宣传业报轮回,提倡修行解脱。锡克教的主要经典是《格兰特·萨哈卜》。

尼泊尔的锡克教徒在加德满都、布特瓦尔、拜尔瓦和尼泊尔根杰建立了锡克教庙宇。这些庙宇的主殿堂供奉着经典《格兰特·萨哈卜》,墙壁上悬挂祖师像。锡克教徒每天去庙堂朝拜,去之前要沐浴净身,进殿要脱鞋。每当举行大型宗教活动,供奉的经典就要被抬到庭院中,教徒们纷纷礼拜,施舍钱财和食物。尼泊尔的锡克教徒每年要举行四五次大型宗教活动,尤其是教祖那纳克的诞辰,要隆重庆祝三天。尼泊尔的锡克教徒多数系印度移民。2011年人口统计时比2001年的5890人有所减少,仅为60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