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医药卫生

四、医药卫生

尼泊尔的医疗卫生事业欠发达,医疗保健条件较差。医疗卫生服务分为公共医疗和私人医疗两部分。长期以来,政府在发展医疗保健事业中,尽可能多地增加医院和病床的数量,以便使更多的病人能得到治疗。与此同时,政府还尽可能多地培养医护人员,并争取在每个村庄建立起兼有预防和初步治疗功能的医疗保健点。

(一)基础设施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尼泊尔医疗设施有所改善,医护人员的数量有所增长。目前,全国平均每4000人有1名医生,比十年前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医务人员仍嫌不足,特别是由于医务人员不愿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工作,医疗保健服务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加德满都谷地),农村的医疗条件很差。2010—2011年度,全国农村人口可近地就医(徒步30分钟以内)的占59%,城市人口可近地就医的占86%。在全国所有医疗点中,公立医疗点要少于私立医疗点,城市的医疗保障要高于农村。医疗保健的基层单位是乡村卫生所或卫生站。

根据尼泊尔官方数据,2010年底全国共有政府医院102所,1176个医疗站,2617个次级(村级)医疗站,207个初级保健中心,291所传统医院,114家私立医院。全国所有医院拥有病床共计6944张。在政府医院工作的医生为1798名,在护士委员会登记注册的护士为11637名,保健工作者3190人,助理保健员7491人,乡村保健工作者3985人和其他卫生保健工作者(经过培训的接生员和妇女保健志愿人员)63326人,另外还有传统医生(印医)360人,传统药剂师394人。

尼泊尔最大的医院是加德满都的比尔医院(BBH),建于1997年,是一家私人医院,有病床700多张,设备较先进,为国家级医院。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日本的援助下建立的特里布文大学教学医院,也是一家较好的医院,有良好的设备和师资力量。帕坦医院有西方修女工作,在西方人中知名度较高。专科医院有坎蒂儿童医院、妇产医院、肿瘤医院、心脏病治疗中心、军事医院、警察医院等。私人诊所设备和服务较好,但医疗费较贵。全国医疗机构的分配十分不均,大部分知名医院都集中在加德满都河谷地区。

尼泊尔现有的公立和私立医学院8所,已能培养医学硕士,更高级人才则需要到国外深造。B.P.柯伊拉腊医学科学院旨在培养医学科技人才,能够培养学士、高级护士和硕士研究生。全国只有中小制药厂22家,主要药物需要进口。

(二)主要保健指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0年尼泊尔全国医疗总支出占GDP的5.8%,人均医疗健康支出69.0美元。虽然医疗支出较低,但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尼泊尔在主要保健指标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均寿命

20世纪50年代初尼泊尔人平均寿命仅为27.6岁,1998年增至56.1岁,2010年进一步增至65.8岁,2012年达到68.7岁,高于南亚国家印度(65.4岁)和巴基斯坦(65.4岁),在世界186个国家中排名第121位。

2.婴儿死亡率

1岁以下的婴儿死亡率从1990年的85‰下降到2011年的34‰。虽然婴儿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以国际标准衡量仍然偏高。

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尼泊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990年的162‰下降到2011年的50‰。

4.儿童营养不良率

尼泊尔儿童营养不良率从2001年的72%下降到2009年的38.8%。

(三)疾病防治

由于收入较低和缺医少药,长期以来疾病在尼泊尔流行,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主要的疾病有腹泻、肠胃疾病、甲状腺肿大、肠道寄生虫、肺结核、麻风病、麻疹、疟疾等,加之全国有40%左右的人营养不良,尼泊尔人的健康状况堪忧。

对此,尼泊尔政府制订了多种计划和措施,努力制止和消除各种传染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政府为消灭脊髓灰质炎症,为5岁以下儿童口服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滴剂;为减少5岁以下儿童因腹泻的死亡率,政府实施了控制腹泻计划,在群众中散发预防药物;为改善营养状况,政府制订了治疗贫血、寄生虫、发放维生素A胶丸等药物和推行食用碘盐计划;为控制疟疾和脑炎病的发作,政府在64个疟疾高发县和11个脑炎多发县推行了诸如对可疑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采集血样、喷洒灭蚊剂、研究灭蚊剂功效和培训人员的计划。

从1965年起,尼泊尔政府即在全国75个县普遍开展了控制肺结核计划。但现有患者仍占全国总人口的5‰。为治疗此疾病,当前正在实施监控治疗体制。麻风病控制较有成效,现已将病患者人数控制在人口的1‰以内。

艾滋病在尼泊尔蔓延形势相当严重。自1988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例以来,尼泊尔艾滋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截至2011年,尼泊尔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达到50200例,15—49岁的人群为艾滋病高发群体。为控制此种疾病传播,防止酿成灾祸,政府实施了全国性的艾滋病防治计划,建立县一级的监督体制。2011年,尼泊尔政府出台了《2011—2016年国家防治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的对策》,进一步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确保防范措施的覆盖率和有效性。政府积极培训采集血样化验人员和防治人员,并组织非政府机构参与。

(四)计划生育

尼泊尔人口增长较快,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口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以上,最高达到2.66%,呈现迅猛增长势头。此后,尼泊尔政府采取了计划生育措施,使这一势头得到扼制,2001年之后人口增长率明显回落,2011年人口普查时已降至1.35%。

尼泊尔妇女在育龄期平均生育子女数(总和生育率,TFR)2011年为3.43个,其中农村妇女为3.70个,城市妇女为2.39个。在45—49岁年龄组,妇女生育子女平均数为4.2个,虽然这一数字比1995年的5.3个有所减少,但还是一个比较高的数值。

鉴于人口增长过快,尼泊尔政府向育龄夫妇提供多种避孕措施和服务。尼泊尔的计划生育政策开始于1958年,1965年开始提供计划生育服务。1968年成立计划生育和妇女儿童卫生健康局。1991年强调通过各种卫生设施向人民提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近年来,计划生育意识逐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采用避孕措施,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量已从1996年的4.6个下降至目前的3.1个。农村4—5个孩子的家庭还是很多,但城市2个孩子的家庭已经比较普遍。

尼泊尔妇女结婚较早,平均结婚年龄一般在16—17岁之间。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尼泊尔妇女第一次结婚的年龄小于10岁的有11.5万人,10—14岁之间的有110万人,15—19岁之间的有434万人,20—24岁之间的有155万人,25—29岁之间的有26.6万人,30—35岁之间的有5.4万人。其中,农村地区妇女第一次结婚的年龄更早,10—14岁结婚的有95万人,15—19岁结婚的有371万人。文化程度低的妇女生育的孩子要多于文化程度较高者,穆斯林和达利特群体的妇女生育率要高于其他群体。

尼泊尔政府提倡节制生育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近年来人口增长率有下降趋势,但尼泊尔人口基数较大,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仍是当前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

(五)传统医药

为满足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需要,尼泊尔政府十分注意发挥传统医学的作用。尼泊尔传统医学属南亚生命吠陀的古老体系,以草药为主,兼用一些金属矿物。尼泊尔自古以来便以生产草药闻名。全国草药资源丰富,据说仅在久木拉县一地就有500多种。尼泊尔政府成立了药用植物局,开展对全国药用植物的普查、保护、培植、利用和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已采集并制成药用植物标本10万余件。为了有计划地培植和加工生产成药,尼泊尔在全国不同纬度的地区设置了多个草药种植场;还在全国建立了近百个传统草药供应站,它们可以满足全国草药需要的90%,部分草药还可供出口。

尼泊尔的草药由于价钱低廉,疗效良好,所以深受欢迎。如在距离加德满都50千米处的梯斯本草药种植场,出产的一种狐尾草,用它提炼的成药,对治疗心绞痛和其他心脏病很有疗效;还有一种带菌的裸麦,用它制成药,可治妇女病。尼泊尔还出产一种叫作“皮勒斯拉姆”的植物,其花呈黄色,放置室中,可驱蚊蝇。用草药制成的“西拉吉特”(Hilajit)成药,可治高血压,畅销国外。据统计,尼泊尔全国对传统草药和传统成药的使用量,占全国用药总量的一半以上。

尼泊尔目前共有传统医院291所,此外还有一些传统医药药房、草药制作中心等。纳尔德维(Nardevi)生命吠陀医院是尼泊尔传统医学的中心医院。加德满都狮宫传统医药所是研制生产传统药物的最大企业。卫生保健委员会和科技部负责规划协调传统医学的卫生保健科研工作。

(六)清洁饮用水的供应

清洁饮用水的供应是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与人民的健康有直接关系。尼泊尔流行病,特别是腹泻等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众所需的清洁饮用水得不到保证。此外,污水处理不当造成污染,以及人们对公众保健和污水处理重要性认识不足,使这一问题更加尖锐。一般说来,尼泊尔山区浅表层地下水不宜饮用,直接取自山涧溪流的水也不一定宜于饮用。为了向民众提供清洁饮用水,政府除开发清洁水源外,还在努力完善城镇排污管道设备,并提高人们对饮用清洁水的认识。

在供应清洁饮用水方面,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所以实行了政府和非政府部门并举的方针,除中央政府的努力外,还鼓励地方机构和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多打水井,铺设管道,并注意保护水源不受污染。为推动这一领域的工作,尼泊尔政府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成立了饮水供应和环卫局,并在各县成立了相应机构。但是由于资金缺乏、管理不善以及民众对饮用清洁水的意识不够,由水污染而造成的疾病,如痢疾、霍乱、蛔虫病、麦地那龙线虫病、十二指肠病、沙眼结膜炎等在尼泊尔十分普遍,每年都有上万名五周岁以下儿童死于腹泻。因此,清洁饮用水被认为是尼泊尔急待解决的问题。尼泊尔妇女每天都要花费数小时扛着沉重的容器(一般为15公斤重)到很远的地方去打水,由于承受着这样的生活压力,很多妇女没有机会得到良好的教育

1998年9月,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召开了第二届“国际妇女与水研讨会”,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持的尼泊尔清洁饮用水项目在这次会议上得以启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1999—2001年间前往尼泊尔实地调查,研究当地家庭饮用水的处理方法,并且进行水质观测,掌握了实用的家庭饮用水处理技术,制定了社会可接受的家庭清洁饮用水处理方案。

尼泊尔80%以上的疾病源于不卫生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的缺乏。2008年以来,尼泊尔政府每年要在治疗水传播疾病方面花费30亿卢比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