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佛教的派别

二、尼泊尔佛教的派别

1.小乘佛教

佛教进入尼泊尔,开始盛行属于小乘佛教的说一切有部。大乘佛教兴起后,逐渐超过了小乘佛教。19世纪上半叶,南传上座部佛教才传入尼泊尔。1942年,属于小乘佛教南传上座部的僧人甘露喜从斯里兰卡回国,在斯瓦扬布宣扬佛教。由于拉纳家族禁止传播佛教,小乘佛教僧人转入印度,并在印度鹿野苑成立了尼泊尔“佛教复兴会”。佛教复兴会在印度用尼瓦尔文、英文和尼泊尔文三种文字出版佛教刊物。1951年特里布文掌权后,佛教走上复兴之路。

尼泊尔的小乘佛教将原始佛教教义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宗旨,注重弘传佛法,出版经书,并重视对外交流。1950年,尼泊尔上座部教派的寺庙只有几座,比丘也很少。80年代初,寺庙发展到27所,比丘、比丘尼120人。1994年,上座部派寺庙88座,僧尼近400人。

2.大乘佛教

尼泊尔的大乘佛教融合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和印度教的内容,具有秘密色彩。该派不注重佛教的原始教义,注重宗教实践,以“六波罗蜜多”为教义,即:布施、持戒、忍、精进、禅宗和智慧。主张自度度人,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能成佛,奉释迦牟尼为神灵的化身,并且想象出许多各司其职的佛和菩萨的偶像进行崇拜。

尼泊尔的大乘佛教主要修习真言乘、金刚乘和易行乘。其法师被称为“古巴久”,经师称“古鲁”。他们主要为佛教徒主持宗教仪式。尼泊尔的大乘佛教的一大特点是注重密宗修行。密法由法师亲自传授,地点和内容绝对保密,待掌握密法后,每日清晨修炼。大乘密宗在尼泊尔全国流行。加德满都具有密宗色彩的佛教寺庙很多,如帕坦的鲁德罗毗诃罗、拉克希米毗诃罗等。这些寺庙的房梁上都雕刻有多臂女神像。在盛大的宗教活动中,尼泊尔的大乘佛教弟子装扮成五佛坐禅,默念密语,打手印,做法事。

藏传佛教于11世纪后陆续传入尼泊尔,最初主要集中在尼泊尔北部喜马拉雅山区的呼姆拉、穆古、多尔帕、木斯塘、马南、热苏瓦、索卢昆布和塔普勒宗等几个县。其信徒主要是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塔芒、波特、潘查高莱、马南巴、夏尔巴、拉伊、林布等民族。近现代,藏传佛教各派别不断南传。其中以宁玛派和噶举派的信仰者较多。目前,在中部河谷地区,藏传佛教也有一定的势力。据统计,尼泊尔藏传佛教的寺庙(古姆巴)大约有3000座,加德满都的斯瓦扬布寺周围,建有20多座大大小小的古姆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