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评议会时期
马亨德拉国王收回权力后,于1962年颁布新宪法,在尼泊尔实行无党派评议会制度。评议会的最大特点是无党派性,一切政党和政治团体禁止在尼泊尔进行活动。另一个特点是国王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一切权力,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皆属于国王。评议会制度实施后,围绕着是坚持评议会制度还是恢复议会民主制的政治斗争一直没有停止。由于实行党禁,大会党组织机构被迫迁往印度,继续从事反对国王和政府的活动。
1972年,马亨德拉国王逝世,王储比兰德拉继位。比兰德拉国王(Birendra Bir Bikram Shah)是一位思想比较开明的君主,曾长期在英国、美国留学。1979年尼泊尔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和政治骚乱,大会党借机公开批评评议会和国王的统治。比兰德拉宣布将举行公民投票来决定评议会制度的去留。1980年5月2日,尼泊尔举行全国公民投票,这是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公投。超过2/3的公民参与投票,结果支持评议会的占54.7%,支持多党民主制的占45.3%。评议会制度被保留了下来,但也迫切面临改革。同年12月15日,比兰德拉国王宣布对评议会宪法进行第三次修改,如规定全国评议会进行直接选举,代替以前的间接选举等。此举暂时缓解了尼泊尔国内紧张对立的局势。
1980年的公投改变了尼泊尔国内的政治氛围。评议会内部出现分化,渐渐产生了“自由改革派”和“维持现状派”之争,各政党也慢慢趋于半合法化、半公开化。1985年以后,多党制的支持者在全国评议会的选举中也占有一定的席位。1989年,印度借口尼印贸易和过境协定期满,对尼泊尔实行经济封锁,导致尼泊尔国内石油、煤炭、食盐等物质短缺,物价飞涨,经济近乎瘫痪。1990年初,尼泊尔大会党联合国内左翼政党共同发起“人民运动”,迫使比兰德拉国王交出权力,恢复君主立宪制和多党议会民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