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

一、教育

(一)教育简史

尼泊尔教育的发端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距今约3000年前,尼泊尔南部的贾纳克普尔就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教育中心。尼泊尔有梵文教学的传统,由掌握知识的婆罗门讲授印度古老的吠陀经典以及各种往世书、占星术、医学典籍等。讲授地点一般在寺庙、佛塔、王宫或家庭之内。到梨查维时代,教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出现了由政府划归给婆罗门用以传授知识的专门场所,类似于学校。从梨查维时代遗留下来的石刻和碑铭中所使用的梵文的纯正度来看,当时的教育已达到了较高水平。马拉王朝时期,著名国王贾亚斯提迪·马拉推行全面社会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他组织学者抄录、翻译和整理了大量的印度古代文献,特别是佛教和密宗经典,并用梵语和尼瓦尔语两种文字编成了尼泊尔历史上第一部史书——《廓帕尔王朝纪年史》。马拉王朝分裂后,加德满都谷地各王国对教育仍然很重视,加德满都国王还从北印度请来婆罗门讲学,并拨出专款兴办学堂。由于马拉王朝诸王对教育的重视,中世纪尼泊尔的文学艺术空前繁荣。

17世纪始,西方基督教传教士进入尼泊尔。他们以宣传宗教为由在尼泊尔兴学办教,但进行得并不顺利。在帕坦,希迪纳尔·辛格·马拉国王得知此事后,下令将传教士驱逐出境。1769年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国王统一尼泊尔后,虽然实行了对在统一战争中牺牲的战士子女发给一定数量的抚恤金并选派出国学习的规定,但传统的教育模式并没有改变。在他去世后的较长时间里,由于幼王连续执政,王室衰微,王后和大臣专权,政局混乱,教育几乎没有什么发展。

尼泊尔的西式教育始于拉纳家族统治时期。1850年,拉纳家族第一任首相忠格·巴哈杜尔访问英国,回国后有感于西方先进的教育模式,于1853年在自己的塔帕塔里宫(Thapathali Darwar)开设了第一所英式学校。学校里设有英语、梵语、印地语、历史、地理、逻辑学、算术等多门课程,除梵语和印地语外,其他课程都用英语讲授。后来,学校又增设了孟加拉语、波斯语课程,甚至还开设了汉语课程。1877年,忠格·巴哈杜尔去世后,学校迁往王后湖附近。1919年,昌德拉·沙姆谢尔(Chandra Shamsher)首相建立了尼泊尔历史上第一所学院——特里昌德拉学院(Trichandra College)。学校隶属于印度加尔各答大学,设有两年制的数学、历史、逻辑学等专科课程。至1933年,尼泊尔国内已经有1所学院、40所中学、108所小学以及9所梵语学校和1所医学学校。但是,由于拉纳家族实行独裁统治,害怕教育会使人民觉醒,直接威胁自己的统治,故从一开始就执行愚民政策,并对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实施迫害。

1951年,在印度的支持下,尼泊尔大会党联合特里布文国王迫使拉纳家族末代首相莫汉·沙姆谢尔交出政权。拉纳家族长达104年的统治宣告结束,国王重新掌握大权。这一年,尼泊尔组建教育部,教育开始走上快速发展道路。1959年,特里布文大学建立,另有一些农、林、工程技术学院也得以建立。1962年实行评议会制度以后,组建了尼泊尔全国教育委员会,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各学院统一并入特里布文大学,并增加教育经费,逐渐达到政府财政支出的10%以上。1971年尼泊尔实施第一个教育发展五年计划,学校数量与入学人数迅速增长。1990年尼泊尔恢复多党制以后,成立了新的由16名委员组成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开始鼓励私人办学。

(二)教育体制

尼泊尔现行教育体制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三级教育体制。初等教育为5年(小学,1—5年级);中等教育为7年,包括初级中等教育3年(初中,6—8年级)、中级中等教育2年(9—10年级)和高级中等教育2年(11—12年级,也称“10+2”或大学预科)。高等教育为8年,包括本科3年,硕士2年,博士3年。除此之外,还有学前教育(6岁以前)、校外教育(为6—14岁未入学儿童提供的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女童教育、特殊教育、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

尼泊尔实行10年免费教育制,1—10年级的学费全免,书本费和其他费用在低年级也可减免。

高级中等教育(“10+2”,大学预科)是1989年以后尼泊尔教育体制改革的结果,旨在借鉴印度12年中小学教育一贯制,并与南亚其他国家学制同步。在此之前,尼泊尔中小学实行的是“5+3+2”共10年的教育模式,即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2年。体制改革之后,中小学全程教育成为“5+3+2+2”模式,即小学5年、中学7年,共12年。原来属于大学的两年预科教育,归入中等教育系列。但由于历史原因,10年级以后的全国统一毕业考试(School Leaving Certificate,SLC)[6]仍然保留。学生10年级后须参加全国统一毕业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可进入“10+2”阶段或专科学校学习。要想获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必须首先进入“10+2”阶段学习。“10+2”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模式与原来属于高等教育的大学预科(即IA级)基本相同,由大学下面的各个学院执行,行政上未与大学剥离。2018年之后,尼泊尔将SLC的考试时间移至“10+2”之后,而原来10年级之后的考试仍然举行,名字更改为“中学教育考试”(SEE)。

尼泊尔政府教育部负责主管全国教育工作。教育部设教育部长1名,教育国务部长(或副部长)1名,秘书1名(相当于常务副部长),联合秘书1名。部长和国务部长由每届政府总理任命。秘书属国家公务员的最高等级,不受政府变更的影响。秘书以下是联秘,相当于局级或司级官员,再往下为下秘(或副秘),相当于处级,其余为一般官员。教育部下设的主要机构有:行政司、教育司、计划司,并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尼泊尔委员会、课程开发中心、考试办公室、开放教育办公室、远程教育办公室、教育研究中心等。此外,还设有高级中等教育(“10+2”或大学预科)委员会、职业及技术培训委员会、基础教育计划署和特殊教育委员会等多个部门。

(三)教育概况

近年来,随着尼泊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加大,尼泊尔各级学校的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较过去有明显增长。根据尼泊尔财政部网站“2014—2015年度尼泊尔经济概览”的数据,尼泊尔全国中、小学1—10年级学校的基本情况如下:

表5-8 尼泊尔1—10年级各级学校基本情况统计

资料来源:尼泊尔财政部《2014—2015年度尼泊尔经济概览》。

另据资料显示,按照适龄标准(小学为6—10岁、初级中学为11—13岁、中级中学为14—15岁、高级中学为16—17岁)来计算,尼泊尔2010—2011年度中、小学各级学校的毛入学率分别为:小学(1—5年级)120.5%,初级中学(6—8年级)87.3%,中级中学(9—10年级)73.6%,高级中学(10+2)75.7%。见下表:

表5-9 尼泊尔中、小学毛入学率(%)

资料来源: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Nepal,Nepal Living Standards Survey 2010/11,Vol.1,p.96.

与此同时,尼泊尔2010—2011年度中、小学各级学校的净入学率分别为:小学68.8%,初级中学26.7%,中级中学15.0%。虽然这一组数字并不高,但与1995—1996年度相比,则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另外,据尼泊尔2011年全国第三次生活水平调查,2010—2011年度尼泊尔6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为60.9%,成人识字率和平均受教育年限均有所提高。见下表:

表5-10 尼泊尔教育指标

资料来源: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Nepal,Nepal Living Standards Survey 2010/11,Vol.1,p.84

1.初等教育

尼泊尔的初等教育为5年,儿童一般从五六岁开始入学,至10岁左右小学毕业。学校分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学校免收学费,1—3年级的课本由政府免费提供,4—5年级的女生和边远地区的男生也同样享受免费课本,私立学校费用自理。初级教育近年来发展很快,1990年小学数量仅为17892所,2001年增至26386所,2010年再增至31618所,20年间净增13726所。学生数量也由1990年的2789000人增至2010年的4986805人,净增约220万人。全国3万多所小学中,教师人数共有153536人。由于尼泊尔鼓励教育私有化,私立小学发展较快,尤其是在城市。目前私立小学占全国小学的20%,学生人数占全国小学生的15%。

尼泊尔小学在校学生中女生比例为50.4%,略高于男生。但由于男女人口比例中女性较多,故仍有许多适龄女童未能入学,全国60万未入学儿童中,有2/3以上是女童。

师资不足是尼泊尔初等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全国平均每所小学只有5名教师,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1∶39,而且许多教师没有受过正规培训。不仅如此,师资的缺乏还表现在地区差异以及女教师的不足上,公立学校的小学女教师占比38.6%,甚至有5000所小学没有女教师。

尼泊尔初等教育中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升学率偏低,辍学率高。统计显示,只有37%的学生能在13岁以前从小学顺利毕业,其余的学生要么中途辍学,要么留级复读。引发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贫困、学生家庭负担重、学校太远、学校管理混乱以及校内存在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歧视等。

2.中等教育

近年来,尼泊尔中等教育层次中的初级中等(初中)教育发展较快,初级中学的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均有大幅增长。1971年,全国初级中学仅有677所,1995年增至5041所,平均每年增加200所。1999年初级中学增至7273所,2010年进一步增至11456所,在校学生1612892人,教师40259人。不仅在城市,农村的初级中学也有较快增长。目前在尼泊尔人口比较稠密的乡村,步行1小时之内基本上都有一所初级中学。

中级中等教育近年来也有长足的发展。1971年,全国中级中等学校仅有494所,1995年增至2654所,1999年进一步增至3939所,2010年已达到6813所,学生人数也大幅增长。中级中学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4—16岁,处在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由于各种原因入学率已经下降。他们要么过早地承担家务,或外出做小工挣钱,或辍学在家种地。尤其是女孩,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受教育的机会更少。在学校里,女生所占比例仅为1/3。女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率更低,大约只有不到24%的中学女生能通过全国统一毕业认定考试(SLC)。

高级中等教育(10+2)目前仍处在探索和试行阶段。按照政府设想,这一模式应包括五大类型:普通型、职业型、技术型、政治型和文化型。但现在只有一种类型——普通型得以实施。教育部下属的高级中等教育委员会负责对“10+2”学校进行资格审定和监管。每年在SEE考试中获得通过的学生,根据志愿或是进入“10+2”学校,或是进入专科学校学习。选择进入“10+2”学校的学生经2年学习后,通过SLC考试升入大学,再经过3年本科教育后获得学士学位;选择专科学校的学生毕业后不能升入大学,但可获得能力等级证书(Proficiency Certificate Level,PCL),在社会上谋取职业。目前,“10+2”学校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教材和课程设置基本上沿用原来的IA级(大学预科)模式。

“10+2”学校大部分是私人开办,费用较高,很多学生家庭无力承受。尼泊尔社会各界对“10+2”教育也反应不一。反对意见主要来自左翼政党和社会中下层,因为中下层阶级无力支付“10+2”学校高昂的学费;如果他们选择了收费较低的专科学校,则意味着他们不可能获得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

3.高等教育

尼泊尔目前共有10所大学,它们是:特里布文大学(Tribhuvan University)、加德满都大学(Kathmandu University)、博克拉大学(Pokhara University)、东部大学(Purbanchal University)、尼泊尔梵文大学(Nepal Sanskrit University)、B.P.柯伊拉腊健康科技大学(B.P.Koirala Institute of Health Sciences)、蓝毗尼佛教大学(Lunbini Buddhist University)、中西部大学(Mid-western University)、远西部大学(Far-western University)、农业和林业大学(Agriculture and Foresty University)。

特里布文大学(TU)始建于1959年。1973年尼泊尔实施教育改革后,全国所有高等院校统一归特里布文大学管理。该校不属当时的教育部管辖,由国王亲任校长,下设人文社科、商业管理、教育、法律、农业畜牧、林业、工程技术、医学、梵文、美术等多个学院和研究中心,校址本部设在首都的基尔提普尔(Kirtipur)。2008年尼泊尔民主共和国建立后,国家总理为该校校长,教育部部长为校监,另有一名副校长为执行副校长,实际总管全校事务。经过长期发展,目前特里布文大学共有60所公立学院和413所私立学院。2007年,公立学院在校学生170700人,私立学院在校学生86457人。大学共有教师7950人,管理人员和职工7122人。

加德满都大学(KU)建立于1992年,由私人投资兴办,位于加德满都以东30千米的杜利凯尔(Dhulikhel)。该校设有科学、工程、管理、教育、艺术、医学6个分院和一些独立学院,2007—2008年度在校学生为8266人,其中独立学院为4897人。

东部大学(Pur.U)建立于1993年,也是一所私立大学,校址位于东部重镇比腊特纳加(Biratnagar)。目前该大学有人文、管理、科学技术3个分院和一些独立学院。

博克拉大学(Pokh.U)位于西部重要城市博克拉,1997年由私人投资兴办。该校设有科学技术、管理、教育与艺术等几个分院和一些独立学院。

尼泊尔梵文大学(NSU)建立于1986年,原名“马亨德拉梵文学院”,2006年尼泊尔王权衰落后改现名。它是尼泊尔第二所国立大学,目的是保护和传承古老的梵文。目前它有12所分院和1所私立的独立学院。该校中央总部设在尼泊尔西部地区当县县城廓拉希附近的贝尔琼迪(Beljhundi)。

B.P.柯伊拉腊健康科技大学(BPKIHS)建立于1993年,以尼泊尔前首相B.P.Koirala的名字命名,位于尼泊尔东部山区城市达兰(Dharan)。该校是一所私立大学,其下除教学学院外,还拥有一个700张床位的教学医院

蓝毗尼佛教大学(LBU)创建于2004年,是一所国立的保护和研究佛教的大学,校长由国家总理担任。校址位于佛祖诞生地蓝毗尼。1998年第一次世界佛教大会在尼泊尔召开时提议建立一所国际佛教大学,2004年第二次世界佛教大会之后建立该校。

中西部大学(MU)建立于2010年,是一所综合性的公立大学,位于中西部地区苏尔凯特县的比兰德拉纳加市(Birendranagar)。

远西部大学(FU)创建于2010年,也是一所综合性的公立大学,位于远西部地区坎昌普尔县的马亨德拉纳加市(Mahendranagar)。该校有管理学、教育学、人文社科和科学技术4所分院。

农业和林业大学(AFU)创立于2010年,由原来特里布文大学下属的2所学院(兰普尔农业学院和黑陶达林业学院)合并而成,大学总部位于奇特万县的兰普尔(Rampur)。

尼泊尔高等教育主要培养人文社科、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人才,也能培养部分理工科和医学方面的人才。根据尼泊尔中央统计局2010年数据,当年尼泊尔6所大学(另4所因刚成立未做统计)共有54519名本科层次及以上学生毕业。其中特里布文大学48576名,加德满都大学1571名,博克拉大学1053名,东部大学2164名,尼泊尔梵文大学979名,B.P.柯伊拉腊健康科技大学176名。具体见下表:

表5-11 2010年尼泊尔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人数

资料来源: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Nepal,2011 Statistical Year Book,Nepal,p.300.

在2010年所有毕业学生中,获得本科学士学位的有44966人,硕士学位的有9497人,博士学位的有56人。另外,还有20501名学生获得能力等级证书(PCL,相当于专科文凭)。具体见下表:

表5-12 2010年尼泊尔大学各级学位获得者人数

(续表)

资料来源: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Nepal,2011 Statistical Year Book,Nepal,p.303.

尼泊尔高等教育受国力限制,在学校数量和培养规模上都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接受过本科以上教育的人数占比很小,而且性别比例极不均衡,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女生在大学只占18%。

多年来尼泊尔政府利用国际机构和友好国家提供的各种奖学金选派学生前往国外大学学习和进修,自费出国的留学生也不断增加。留学生去往的国家主要有印度、美国、英国、中国等,主要学习工科和医科。

4.非正规教育

除学校正规教育外,尼泊尔教育体制还包括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学龄儿童校外教育、特殊教育、远程教育和女童教育等多种形式。

尼泊尔的成人教育主要依靠政府和外国组织的援助来开展。不仅是成人教育,整个尼泊尔教育经费中的25%也来自外国政府和援助机构。从总的情况看,成人教育的力度还很不够。由于各外援组织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国家有关机构领导不力,加之缺乏专家的指导,成人教育在尼泊尔的开展十分有限。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一些已经脱盲的人由于缺乏运用和实践,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重新又成为文盲。

成立于1979年的尼泊尔职业及技术培训委员会是专门负责开展职业教育的机构。目前在尼泊尔的初级中学和中级中学里,都开设有职业教育方面的课程。职业及技术培训委员会在全国9个地点设立了9个职业技术学校。此外,国家劳动、妇女及社会福利部,通信、旅游及水利资源部,卫生部以及工业部等,还举办有各种非正式的职业培训班;特里布文大学下属的科学和技术研究组织及国内的其他组织,也开展不定期的培训项目,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尼泊尔的援助项目中,也包括一部分初级人才的培训项目。

对6—14岁的未入学的学龄儿童的校外教育始于1992年,是尼泊尔政府针对农村儿童入学率低而采取的措施之一。在尼泊尔乡村,特别是在最落后的广大西部地区,办学条件极差,教师奇缺,儿童入学率和辍学率极高。组织和实施这一活动的一般是国际或尼泊尔国内的非政府组织,它们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活动,或开设补习班,帮助文盲儿童脱盲,或使已经辍学的儿童至少达到小学3年级的水平。由于缺乏统计,目前尚不知道这一校外教育形式使多少儿童脱盲,但可以肯定的是,已经有一大部分儿童因之受益。

此外,特殊教育、女童教育和远程教育也有一定程度的开展,但力度还很不够。

(四)教育私有化与市场化

1951年以前,尼泊尔的学校主要由个人或集体捐赠兴办,政府直接开办的学校极少。1951年拉纳家族政权被推翻后,政府办学的力度有所加大,加之有一些外国机构和个人的援助、捐赠,学校数量迅速增多。1971年尼泊尔实行新的教育发展计划,国家在对教育继续投入的同时,也积极鼓励私人和社会办学。这样,国家对教育不再完全包揽,而是要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分担责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尼泊尔政府曾请美国人及英国人开办圣杰维尔和尼拉根塔男子中学、圣玛丽亚女子中学,由英、美、印教师执教。这些都是加德满都的“贵族学校”,王室子女也就读于此。1990年以后,任何一个层次的教育领域都有个人参与办学,而且增长的速度很快。以1984年为例,当年私立与公立的初级中学和中级中学的比例分别是1∶30和1∶5;而1994年这一比例则剧增至1∶1.1和1∶0.94。这说明公立与私立学校基本持平,甚至私立学校还多于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在初期主要集中在城市,后来向农村发展。私立学校一般集中在学前教育和中级教育两个层次上,公立学校则主要分布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例如在1997年,私立小学的数量仅占小学总数的14.3%,学生人数更少,仅占7.7%,而在中学阶段,公立和私立学校的数量基本相当。根据尼泊尔优先发展和保护基础教育的战略,未来教育私有化的重点仍然在学前教育和中等教育两个领域,特别是学前教育和“10+2”要进一步私有化和市场化。

私立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学生管理以及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方面都比公立学校有明显的优势,但它的收费较贵,普通人家的子女难以进入。据统计,私立小学的费用一般是公立小学的13倍,私立中等学校(不包括“10+2”)的费用是公立学校的7倍。尽管如此,由于私立学校良好的办学条件,很多人仍愿意送子女去私立学校,私人办学的数量和规模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在全国近5万所学校中,私立学校占将近三分之一。

在私立学校蓬勃兴起的同时,公立学校面临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缺乏政府有力的财政保障,绝大部分公立学校校舍陈旧不堪,办学条件差,有50%的学校亟须修缮,有经验的师资大量外流,教学质量大幅滑坡,生源和质量越来越得不到保障。一些政府官员、政党领袖以及富商大贾都把自己的子女送往私立学校或干脆送出国门,公立学校前途黯淡。在尼泊尔,就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要支付好几个子女同时上学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收入较低的家庭。在公立学校,每年都有大量学生不能通过全国统一毕业认定考试(SLC)。尼泊尔教育部的数据显示,私立学校的学生SLC的通过率为82%,而公立学校的学生只有36%,两者相差很大。

总的来看,尼泊尔的教育自1951年推翻拉纳家族政权以后,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建立了自己的体系,初、中等教育基本完善,高等教育特别是理工科也有一定的发展。近年来,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改革力度逐年加大,各级学校的数量和学生入学率呈快速增长趋势。但是,由于尼泊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国家财力十分有限,教育发展的总水平仍相当落后。在一个拥有2700多万人口的欠发达国家,教育的真正普及和发展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