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学

二、文学

尼泊尔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文学艺术传统深厚。据史料记载,梨查维国王和中世纪的马拉国王都是诗歌、戏剧与艺术雕刻的爱好者。早期的文学作品都是用梵语创作的。中古时期,文学创作仍以梵语为主,但其他语言的文学创作也出现了,如谷地内的尼瓦尔语,西部的卡斯语,南部的梅提利语、博杰普里语等。近代尼泊尔国家统一后,尼泊尔语文学得以迅速发展,沙阿王朝国王一直鼓励尼泊尔语文学创作。

尼泊尔文学包括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题材的作品。尼泊尔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因此尼泊尔文学是多种语言文字的文学,包括梵语文学、尼泊尔语文学、尼瓦尔语文学、梅提利语文学、博杰普里语文学、阿瓦迪语文学、林布语文学、藏语文学等。有的民族虽然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因而没有文学传承。

(一)梵语文学

梵语文学是尼泊尔最早的文学,最早见于公元5世纪梨查维时期的碑铭和铜牒。这些碑铭和铜牒是用婆罗迷字体镌刻的,内容多与宗教有关,如转录吠陀经、记述功德和祭祀仪式等。中古时期,尽管尼瓦尔语、尼泊尔语、梅提利语、博杰普里语等语言取得了合法地位,但在文学创作方面,梵语文学仍处于主宰地位。梵语文学从单一的宗教题材和镌刻碑铭形式,发展出诗歌、戏剧等形式。代表作有《人道经》《密行经》《安乐蛇》《诗集》和《音乐集》等。

近代史上,梵语文学逐渐被尼泊尔语文学超越,但梵语文学本身也有一定的发展,梵语诗歌不仅增加了散文诗、叙述诗的创作形式,而且在题材上有了很大进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国王本人热爱文学艺术,鼓励文学创作。古老的梵语文学也表现出时代风采,如歌颂沙阿王朝的诗篇《廓尔喀胜利的标志》《普里特维的兴起》《虔诚的胜利》《三宝之美》等。除诗歌外,还有剧本《漂亮行动》和小说《苦行河》等。

现代时期,由于梵语文学与尼泊尔语文学和尼瓦尔语文学相比,显然缺乏通俗性和大众性,因而逐渐受到冷落。梵语文献被视为结构复杂、知识深奥的古老文化,只有祭司、哲学家和专业梵文学者才能通晓,青年人不愿去接触它。因此,用梵语创作的作品日益萎缩,即使有在题材上也尽量贴近现实。如古拉昌德的《月圆》《薄伽梵的萌生》,德瓦科达的《真诚的哈利舍昌德》和剧本《结果》等。

(二)尼泊尔语文学

尼泊尔语产生于公元10世纪以后,早期的尼泊尔语文学只有口头形式。中世纪开始翻译梵语诗歌,如著名的译作有《光明》《分餐》等。近代时期,尼泊尔语文学不再以翻译形式从属于梵语文学,而且日益发展,在同其他语言文学的竞争中名列前茅。尼泊尔语文学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初期、中期和现代时期。

1.初期尼泊尔语文学

尼泊尔语文学被认为是从18世纪中后期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统一尼泊尔的过程中开始的。从这时期开始直到1884年尼泊尔语出版物正式出现止,为尼泊尔语文学发展的初期。其中以1816年尼英战争结束为线,之前为英雄文学时期,之后为虔信派文学时期。

英雄文学时期的文学受政治的影响,内容多数是颂扬国王和战争中的英雄。体裁有诗歌、散文和小说。著名诗篇有《普里特维·纳拉扬》《希望之河》,散文诗有《幽默树》《箴言》,小说有《坏鼻子的故事》等。著名诗人有:苏瓦南德·达斯、夏克蒂·巴拉帕·阿尔亚尔、乌德亚南德·阿尔亚尔等。

1816年尼英战争结束以后,尼泊尔付出了割地的失败代价。尼泊尔人开始寻求从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精神创伤中得到解脱。大多数人开始倾注于宗教感情。体现在文学上即出现了虔信派文学。虔信派文学主要是赞颂神明,或把神明人格化,或把人物神圣化。尼泊尔的虔信文学有歌颂毗湿奴及其化身的,有歌颂梵天的。最著名的有赞颂克里希纳的《牧女赞》《牧童言》《女妖》和歌颂罗摩的《罗摩衍那》《忠诚的花环》《问答》《罗摩之歌》等。《罗摩衍那》是巴努巴克塔·阿查里亚(1814—1868年)按照尼泊尔诗词韵律翻译改写的。这一巨著在尼泊尔家喻户晓。人们虔诚地诵读它,巴努巴克塔也因此被誉为尼泊尔语文学的奠基者和最早的诗人。贾南德拉·达斯创作了许多歌颂梵天的赞美诗,代表作《乐潮》有109颂,被誉为尼泊尔语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由于沙阿王朝统治者提倡国家和民族意识,大力推广尼泊尔语,因此知识界的精英开始努力用尼泊尔语创作,使尼泊尔语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逐渐得到巩固。除诗歌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批叙事诗和散文。如《西藏战争》《健康斋戒》《忠格巴哈杜尔的英国之行》以及剧本《罗刹的印章》等。

2.中期尼泊尔语文学

从19世纪下半叶文学作品开始出版起,至20世纪上半期的1918年止,为尼泊尔语文学的发展中期。由于出版技术的应用,尼泊尔语文学的创作、整理、编纂、出版掀起了新的热潮。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艳情诗为主,因此这一时期又称艳情文学时期。代表作家有莫提拉姆·巴塔(1866—1896年)、苏姆布·普拉萨德·通格尔等。莫提拉姆·巴塔是一位极具才华的作家,是继巴努巴克塔之后尼泊尔文坛的又一颗明珠。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爱情诗歌,如《使者杜鹃》《蜜蜂的歌》《女人的故事》等。这些诗是他在当时流行的乌尔都语艳情诗的影响下写成的。在作家笔下,有温情脉脉的爱,有炽烈真情的爱,也有骄奢淫逸的爱。这些描写风花雪月的爱情作品,看上去是一些消遣性的文艺形式,但其实也反映当时人民在拉纳家族统治下的现实生活,尤其是女人生活的艰难。他的思想豪放不羁,创作的诗歌通俗易懂,便于吟诵。此外,他还收集、整理并印行了巴努巴克塔的作品,撰写了《巴努巴克塔传》以及其他许多作品。1886年他创办了尼泊尔的第一个月刊,提倡用尼泊尔文写作,宣传文艺的革新和口语化,但后来被当局视为不轨而禁止发行。

这一时期,由于拉纳家族实行愚民统治,压制言论自由,文学创作不仅得不到鼓励,反而遭到摧残。拉纳统治者还禁止使用尼泊尔语以外的其他民族语文进行文学创作。尼瓦尔语的著名作家如法特赫·巴哈杜尔、希迪·查兰和吉塔达尔·赫里达亚仅仅因为用自己民族的语文创作,便被投入监狱,法特赫还被折磨致死。在这种强大压力下,许多较小民族的作家被迫改用尼泊尔文从事文学创作。

1901年,尼泊尔第一家用尼泊尔语出版的报纸《廓尔喀报》出版了,一些杂志如《美》《月圆》也相继出版。这些都为尼泊尔语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园地。不仅诗歌有长足发展,如小说、戏剧等也开始繁荣起来。

3.现代尼泊尔语文学

从1918年著名诗人列克纳特·鲍德尔倡导使用规范的、合乎语法的尼泊尔语创作开始,尼泊尔语文学迎来了现代发展时期。这期间又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18—1935年)为古典主义文学时期,代表人物有列克纳特·鲍德尔、巴尔·克里希纳·萨姆、马达瓦·普拉萨德·柯伊拉腊等;第二阶段(1936—1959年)为浪漫主义文学时期,代表人物为拉克希米·普拉萨德·德瓦科塔、希迪泽兰·什雷斯塔、婆瓦尼·比丘、廓帕尔·普拉萨德·里马尔等;第三阶段(1960—1972年)为进步主义文学时期,代表人物有莫亨·柯伊拉腊、贾格第什·苏姆谢尔·拉纳等;第四阶段(1973年至今)为当代文学时期。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伴随着印度独立运动思潮波及尼泊尔,不满拉纳家族专制的民主变革力量也在日益增强,文艺界的创作题材开始转向下层社会,有不少作品描写“小人物”的命运,诗人也开始采用民歌形式进行创作。拉克希米·普拉萨德·德瓦科塔的著名诗歌《木娜和马丹》即是用民歌体写的。这是一部描写青年男女忠贞爱情的长篇叙事诗,反映了尼泊尔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德瓦柯塔还受印度阴影主义文学的影响,开创了尼泊尔浪漫主义的写作风格,除了其代表作《木娜和马丹》之外,他创作了《沙恭达罗》《苏罗珍那》《乞丐》等诗歌,被尊为尼泊尔的“大诗人”“天才诗人”。

列克纳特·鲍德尔被誉为尼泊尔的“桂冠诗人”。他的作品语言纯正,清新优美。著名诗歌《笼中鹦鹉》,通过描述被囚禁在笼子里的鹦鹉的处境,一方面表达诗人追求自由的愿望,另一方面挞伐拉纳家族的统治。诗中写道:“无尽青青无尽穷,鸟儿天地本无穷。如今独自凄凉甚,俯仰周旋一铁笼。有心扳断铁栏杆,打开牢狱见青天。铁嘴啄钝脚翅瘫,惨淡光阴日比年。”此外,他还创作了《季节之思》《年轻的苦行僧》等著名诗篇。

巴尔·克里希纳·萨马是自由体诗歌的代表作家,其在梵文和散文诗方面造诣很高,同时还是一名剧作家。此外,一些进步诗人和作家奋笔疾书,反对拉纳家族的独裁统治和愚民政策,创作了一些揭露社会黑暗、反映现实的文学作品。

20世纪50年代拉纳家族统治被推翻后,尼泊尔语文学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在尼泊尔政府和国王的赞助和支持下,尼泊尔文学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召开了多次全国代表大会,调动了全国文学创作者的积极性,并成立了尼泊尔文学协会。

除诗歌外,小说、戏剧、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也自20世纪初以来在尼泊尔逐渐发展开来。早期比较著名的小说家有赖恩·辛格·邦德尔、古鲁·普拉萨德·梅纳利、巴瓦尼·比丘、普什卡尔·沙姆谢尔、比姆尼迪·提瓦里、B.P.柯伊拉腊等。新一代的小说家主要有贾格迪什·吉米里、拉加布、瓦尼拉·吉里、马奴·布拉贾基和帕德马瓦提·辛格等。

(三)其他语言文学

除梵语文学和尼泊尔语文学外,尼泊尔文学还包括其他语言的文学,如尼瓦尔语文学、梅提利语文学、藏语文学、林布语文学等。

尼瓦尔语文学是尼瓦尔族的民族文学,是尼泊尔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尼瓦尔族是尼泊尔的一个古老民族。尼瓦尔语在中古时期其地位就已经确立,是当时谷地内最大的语言。早期的尼瓦尔语文学以翻译佛教和印度教的经典为主。主要著作有《摩诃婆罗多》《心中的罗摩衍那》《斯瓦扬布往世书》《帕舒帕蒂往世书》《观世音马琴德拉的故事》等。马拉王朝的许多国王都十分热爱文学艺术,诗歌、戏剧创作在当时极为繁荣。加德满都的著名国王普拉塔普·马拉以诗人国王而著称。尼瓦尔语诗歌《莲花集》《七月之舞》等是17世纪有名的诗集。这一时期用尼瓦尔文写的有关音乐、建筑、天文、医药等方面的作品颇多。

拉纳家族统治时期,为了垄断国家权力,清除不利于自己的文学艺术宣传,他们将奉为神之语言的梵语,推向至高无上的地位。规定除梵语和尼泊尔语外,禁用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写作。所以,尼瓦尔语文学是在与政府的对抗中、与梵语文学和尼泊尔语文学的竞争中顽强发展起来的。1940年,希迪·查兰·什雷斯塔在《暴雨》杂志上发表了用尼瓦尔文创作的革命诗文,被拉纳政府下狱12年之久。1951年拉纳统治结束,尼瓦尔文学界于是活跃起来。1957年尼泊尔文学艺术学院成立,进一步推动了尼瓦尔文学的发展。小说、戏剧、诗歌和散文不断涌现。如《我心中的故事》《贫穷》《阿木巴巴里》《乔达摩佛》等。

梅提利语文学、博杰普里语文学、阿瓦迪语文学是尼泊尔南部特莱平原流行的文学。中古时期开始发展,并传入加德满都,但发展缓慢。林布语文学流行于东部山区,文学作品所创不多。藏语文学流行于北部喜马拉雅山区,中古时期马拉王朝国王的碑铭上有藏语诗文。现在尼泊尔的藏语文学创作仍处在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