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马拉王朝
尼泊尔历史学家把尼泊尔纪元[1]元年(公元879年)开始至公元1769年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统一尼泊尔的时期称为中古时期,共计890年时间。自879年开始,至1482年统一的马拉王朝开始分裂之前,为中古前期,之后为中古后期。马拉王朝分裂后,尼泊尔国内呈现群雄割据的局面,直至沙阿王朝的崛起才实现了大一统。
(一)马拉王朝的兴起
梨查维王朝自希瓦·德瓦二世后,实际上已开始走向衰落,各地方部落趁中央政权衰微之机纷纷独立,形成众多小王国。公元8—9世纪间,由于缺乏史料,尼泊尔的历史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从公元879年尼泊尔纪元开始,至公元1200年马拉王朝正式建立之间,尼泊尔谷地先后有三个方面的塔库里人统治过,一是阿姆苏·瓦尔玛的后裔;二是努瓦科特的塔库里人;三是帕坦的塔库里人。这段时间统治者更迭频繁,历史相当混乱。尼泊尔历史学家倾向于把这段时期(公元879—1200年)称为过渡时期。
古纳卡姆·德瓦(Gunakam Dev)是这一过渡时期的著名国王,约公元983年继位。据《廓帕尔王朝纪年史》记载,坎蒂普尔城(即现在的加德满都)就是他建造的。为了兴建这座城池,他每天花费十万卢比。整座城池共有18000间房屋。因在城里用一块整木修建了一座庙宇,名叫“加斯德满达普”(Kastha Mandap),意即“木头之庙”,后来即成为加德满都名称的由来。尼泊尔延续至今的童女神节据说也是从他那时开始的。
公元1100年左右,尼泊尔又出现了另一个比较有影响的国王辛格·德瓦。他在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对湿婆教派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在他统治时期,尼泊尔的疆域已跨越了甘达基河流域。约公元1146年,由南部平原地区来的阿难达·德瓦统治过尼泊尔,直到1166年为止。
(二)统一的马拉王朝
马拉人(Malla)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印度古代史诗、往世书以及佛教文学典籍中都曾提到过马拉人。佛陀时代,马拉人在印度北部库西纳加尔建立了自己的共和国。梨查维时期的碑刻还记述了马纳·德瓦在甘达基河以西击败马拉人的事件。但是,中世纪统治尼泊尔的马拉人是不是古代马拉人的后裔?这一点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马拉人与梨查维人一样,都来自印度。
公元10世纪以后,马拉人与属于德瓦姓氏的塔库里人共同对尼泊尔谷地(即加德满都谷地)进行过“联合统治”(有时是同时存在两个政权)。阿里·马拉(Ari Malla)是第一个开始独立统治的国王,《廓帕尔王朝纪年史》记载他的在位时间大约是公元1200—1217年。
阿里·马拉死后他的儿子阿巴亚·马拉(Abhay Malla)于公元1217年继位。当时尼泊尔连续发生地震,瘟疫流行,据说有1/3的人口死亡。最后在1257年的一次大地震中,连他本人也未能幸免。阿巴亚·马拉死后的1260年,尼泊尔著名的艺术家阿尼哥带领一支由80人组成的团队来到西藏建造佛塔,之后阿尼哥被邀至大都(北京),为元朝修建了许多佛塔和寺庙,有的至今尚存,成为中尼友好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
约公元1382年,贾亚斯提提·马拉(Jayasthiti Malla)成为马拉王朝的国王,与梨查维王朝的阿姆苏·瓦尔玛一样,他原本也不是王位的正统继承人。据传他是尼泊尔南部平原卡尔纳塔克国王哈里辛格·德瓦的孙女婿。当印度穆斯林进攻卡尔纳塔克后,哈里辛格·德瓦国王携家眷逃往尼泊尔,国王在路上已死,王后德瓦拉·德维带儿子前往加德满都谷地的巴德岗避难。后来,王后渐渐掌握了权力,贾亚斯提提被从外招入王宫与王后的孙女儿拉贾拉·德维成婚。公元1366年,王后摄政40年后死去,贾亚斯提提清除异己,于1382年正式开始对尼泊尔进行统治。
贾亚斯提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他在位时(1382—1395年)对尼泊尔社会进行了广泛的改革。首先,他大力推行种姓制度,对当时已经十分混乱的种姓进行了严格的划分,特别是对尼瓦尔人进行了更严格的种姓划分,并对各种姓所从事的职业、通婚、服饰、居所以及饮食起居和惩罚制度等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其次,在经济领域,他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把土地分为四等,在进行土地买卖时,按照土地的好坏分别丈量。他还对房屋的大小和价格都做了一定的规定,并实施了新的度量衡单位。他还鼓励对外贸易,在他统治期间,曾有多个使团被派往中国。在宗教方面,他大力推行印度教,修建了许多寺庙和寺院,并拨专款用以保护和修缮。在他统治的时代,文学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罗摩衍那》被改编成戏剧,大量的梵语作品被译成尼瓦尔语。此外,他还组织编写了历史上非常有价值的《廓帕尔王朝纪年史》。这是尼泊尔历史上第一个系统的纪年史,为后来的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非常难得的珍贵资料。
公元1395年贾亚斯提提·马拉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开始联合统治。公元1428年,亚克希亚·马拉(Yakshya Malla)成为国王。亚克希亚·马拉是马拉王朝另一位负有盛名的国王。他征服了很多土邦,镇压了所有反抗他的贵族和部落势力,建立了强大的统治。他的疆域东已扩张至孟加拉地区,西至廓尔喀,北及西藏。但是,他所征服的许多土邦在他死后不久又相继独立了。
亚克希亚·马拉死于公元1482年,王国由他的儿子分而治之。自此,统一的马拉王朝分裂了,加德满都谷地由三个独立的王国所统治,它们是:坎蒂普尔、帕坦和巴德岗。
(三)分裂后的马拉王朝
1.坎蒂普尔(Kantipur)
亚克希亚·马拉死后,其大儿子拉亚·马拉继续在巴德岗统治。二儿子拉特纳·马拉不满于受兄长的控制,在坎蒂普尔(今加德满都)自立为王,史称“坎蒂普尔王国”。公元1520年,拉特纳·马拉去世。
公元1560年,马亨德拉·马拉(Mahendra Malla,1560—1574年在位)继承王位。马亨德拉·马拉是坎蒂普尔著名的国王。在他统治期间坎蒂普尔的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他还铸造了“摩哈尔摩里”银币,并得到了很好的流通。
公元1641年,普拉塔普·马拉(Pratap Malla,1641—1674年在位)继位。在他统治时期,加德满都的经济、文化和艺术取得了空前繁荣,对外贸易尤其是对西藏的贸易更是迅速发展。当时,尼泊尔的货币在西藏可以自由流通。普拉塔普·马拉是一位热心宗教的国王,他修建了许多印度教和佛教庙宇,如哈努曼多卡宫、皇后湖以及古亥斯瓦里等。国王本身也是诗人,博学多才,写过许多诗歌和戏剧。
公元1768年,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的大军攻占加德满都,谷地内最强大的坎蒂普尔王国覆灭了。
2.帕坦(Patan)
帕坦又称“拉利特普尔”(Lalitpur),是尼泊尔古老的城市之一,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大大小小的佛教庙宇。统一的马拉王朝分裂后,帕坦基本上为当地尼瓦尔大家族普拉坦(Pradhan)所控制。公元1597年,坎蒂普尔国王希瓦·辛格·马拉让儿子哈里哈尔·辛格·马拉掌管帕坦政务,从此帕坦成为独立的王国。
公元1620年,希迪纳尔·辛格·马拉(Siddhinar Singh Malla,1620—1661年在位)继位,在他统治期间,帕坦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商业尤其发达,外国商人开始来帕坦经商。他是一位热爱宗教和爱好文学艺术的国王,著名的黑天神庙就是他在位时修建的。此外他还修建了许多寺庙和水池。与坎蒂普尔的普拉塔普·马拉骄奢淫逸的生活正好相反,有着狂热宗教精神的希迪纳尔·辛格·马拉过着严格的苦修生活。晚年他让位于儿子,自己到印度的迦什(Kashi,即贝拿勒斯)度过余生,履行印度教规定的“遁世期”。
公元1684年,约格纳伦德拉·马拉(1684—1705年在位,又称“金翅鸟王”)即位,他虽然后宫无数,但却无子嗣。在他死后王位的继承出现混乱,国家大权操纵在尼瓦尔家族的六个普拉坦手中,他们任意废立国王,独断专行。公元1768年,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的大军攻占帕坦,帕坦王国就此终结。
3.巴德岗(Bhadaganu)
公元1482年亚克希亚·马拉死后,长子拉亚·马拉在当时马拉王朝的首都巴德岗继承了世袭王位。巴德岗又名“巴克塔普尔”(Bhaktapur),是当时尼泊尔的政治经济中心,商业贸易和文化艺术都很发达。
公元1696年,布帕廷德拉·马拉(Bhupatindra Malla,1696—1722年在位)成为巴德岗的国王。他是巴德岗历史上最著名的国王。他与坎蒂普尔的普拉塔普·马拉、帕坦的希迪纳尔·马拉一起合称为谷地“三杰”。在他统治期间,谷地内的文学艺术和美术有极大的发展,著名的55扇窗宫殿和五层“尼亚塔婆拉”女神庙就是当时建筑和雕刻艺术的杰出典范。
公元1741年,廓尔喀王国的王储,即后来成为沙阿王朝开国大君的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来到巴德岗住了三年。这三年给普里特维考察谷地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为他以后军事进攻准备了条件。公元1768年9月25日,普里特维攻下加德满都,十一天后接着拿下帕坦,加德满都和帕坦的国王都逃到巴德岗避难。普里特维包围了巴德岗,并于1769年初发动进攻,巴德岗国王拉纳吉特·马拉(Ranajit Malla)投降,马拉王朝彻底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