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宗教信仰
宗教是尼泊尔传统文化的基石。宗教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尼泊尔经常被称为“寺庙之国,节日之邦”。寺庙如此之多,说明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很重要。几乎所有的尼泊尔人都信仰宗教(98%以上)。宗教不仅为尼泊尔人提供精神动力,也成为指导人们生活与行动的信条,甚至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也产生着重要影响。目前,尼泊尔人所信仰的宗教除印度教外,还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萨满教、苯教、耆那教、锡克教、巴哈伊教等。见下表:
表4-1 尼泊尔宗教信仰情况
资料来源:尼泊尔中央统计局《2001年人口普查报告》《2011年人口普查报告》。
从上表可以看出,印度教在尼泊尔占绝对的统治地位。2006年5月18日尼泊尔议会宣布尼泊尔为世俗国家之前,印度教一直是国教。2011年人口统计时,有81.34%的人信奉印度教。佛教虽然是尼泊尔的第二大宗教,但信仰人数却只占9.04%。如果把信仰印、佛两教的人数加起来,则已超过尼泊尔全部人口的90%,由此可见这两种宗教在尼泊尔的强大影响力。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印、佛两教在尼泊尔具有久远的历史,佛祖释迦牟尼本人就诞生在尼泊尔南部的蓝毗尼。另外,由于尼泊尔历代统治者都采取宗教包容的政策,印、佛两教得以并行不悖地发展,以至于互相融合,成为尼泊尔宗教信仰的一大特点。
但是,从1991年以后的三次人口普查看,印度教的绝对优势有所下降,已从20世纪80、90年代的90%左右下降到80%左右,而佛教和伊斯兰教的信仰人数略有上升。基督教的人数则上升明显,2011年人口统计时已有37.5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见下表:
表4-2 1961年以来宗教信仰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尼泊尔中央统计局《2011年人口普查报告》。
信仰印度教人数的减少,一方面是自1990年恢复议会民主制以来,宗教信仰方面出现的自由和松动,使大多数少数民族开始有意识地保护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主动脱离印度教文化圈,成为佛教徒或其他宗教信徒。另一方面是统计方面的原因,因为在尼泊尔以前历次人口普查时,有不少本来信仰佛教和其他宗教但同时又接受了印度教思想并祭拜印度教神灵的人,在统计人员的询问和引导下都说自己信仰印度教,结果导致了印度教信仰人数一直处于高位,2001年人口统计时这种情况得到了纠正,从而使印度教的信仰人数首次跌破80%的最低点,为7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