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学技术

二、科学技术

(一)自然科学

1957年尼泊尔成立了皇家学院,之后又成立了皇家科学技术学院,负责管理尼泊尔的科学技术和研究事业。1992年为了加强和协调各研究机构,政府内部又增设了科学技术部,负责制订和贯彻科学技术发展的长远规划。由于国力所限,尼泊尔的科学技术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

近年来,尼泊尔将科技工作重点放在发展替代能源、农业技术、传统手工艺改造、植物资源的研究、环境保护、无线通信和高原科技等方面。开发和利用替代能源(小水电、沼气、太阳能、风力发电等)一直是尼泊尔政府的目标,但由于资金、技术、设备等原因,完成项目均大大低于预期指标。

尼泊尔的科学研究单位和机构主要有:特里布文大学应用科技研究中心、尼泊尔农业研究委员会、药品研究实验室、小型工业局、水利能源委员会、勘探局、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ICIMOD)等。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总部设在帕坦。该中心旨在研讨和交流共同开发喜马拉雅—兴都库什山区的经验和技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不丹、缅甸、阿富汗和中国都是参加国。尼泊尔全国计划委员会、特里布文大学、各有关部委和研究机构等都积极参与。

(二)人文社会科学

1951年以来,尼泊尔大力发展经济和教育文化事业,同时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特里布文大学是尼泊尔主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基地。该校除设有理科、工程、医学和农林等有关系科外,还设有法律、政治、经济、管理、语言、教育、梵文和人文社会科学系,每年为国家培养大量人文社会科学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里布文大学每年在校学生有数万人,其中半数以上攻读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尼泊尔的人文社科研究与外界有较多联系,得到了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资助。

1966年特里布文大学建立了一个尼泊尔学研究所,以促进对尼泊尔历史、文化、艺术宗教、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研究。1968年,尼泊尔学研究所被重新定名为“尼泊尔研究所”。该所管理委员会主任由特里布文大学副校长兼任,同时还成立了各分委会,负责历史、文化、语言、文学和梵文等方面的研究。

1972年,尼泊尔研究所改组为“尼泊尔—亚洲研究学院”(INAC),成立了院委会,增设了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学科委员会,并建立了自己的文献资料中心。该学院出版研究报告、文献书目、专著和有关尼泊尔的书籍,还编辑出版半年一期的《尼泊尔研究文稿》和信息公报。

1977年,尼泊尔—亚洲研究学院又重组为“尼泊尔和亚洲研究中心”(Center For Nepal and Asia Studies,CNAS),不再承担教学任务,集中从事研究工作。该中心的研究咨询委员会由11名委员组成。执行主任和其他两名委员为中心的专职人员,三名应聘委员来自特里布文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院,其他委员则由计划委员会、教育文化部和财政部的高官充任,从财政和行政上给予支持和配合。该中心研究的范围包括哲学、社会学、历史、文化、语言、考古、人类学、政治、国际关系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多个学科,侧重尼泊尔的文化和传统、社会变革和发展、喜马拉雅地区研究、尼泊尔政治、南亚和东亚研究等。该中心与世界各国从事尼泊尔研究的学者和机构建立了联系,与中国的有关学术机构和学者也开展了一些交流。

此外,在特里布文大学属下,还有一个较为知名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即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中心,从事经济和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