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饮食习俗

二、饮食习俗

尼泊尔有自己的饮食文化传统。中国古代《新唐书》里记载尼泊尔人“烹羊以祭”,尼泊尔国王派遣使节送给中国“波棱醡菜、浑提葱”等。当时他们的食法是“无匕箸,攫而食。其器皆用铜”。

尼泊尔的饮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宗教、地理、气候、交通和民族等因素的影响。尼泊尔人信仰宗教,宗教戒律中有不饮酒、不食肉等规定。印度教徒以素食者为高尚。由于尼泊尔人虔信宗教,食素者多,所以尼泊尔的肉食文化不发达。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南北地区的饮食有明显差异,现在随着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和公路交通的发达,食品也南北贯通。如大米和豆类几乎成为全国人民的主要食物。另外,从中国、意大利、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地进口的食品也在丰富尼泊尔的饮食结构。

尼泊尔人饮食的时间、次数和食物的种类与生产生活工作相适应。尼泊尔一般的作息时间是早上10点上班,下午4点下班。所以尼泊尔人的饮食习惯是一日两次正餐,另有两三次茶点。清晨起来,先吃一次茶点。早上9点左右和傍晚7点左右用正餐。正餐以米饭、蔬菜、豆汤和咸菜为主。尼泊尔的豆汤比较有特色,尼泊尔语称“达勒”(Dal)。尼泊尔盛产各种豆类,有大豆、小豆、三角豆、扁豆、蚕豆、木豆、白豆、红豆、黄豆、绿豆和黑豆,等等。这些豆子在市场上出售时,按照不同的食用方法,有的被压成两瓣,有的被碾碎。豆子汤就是用碾碎的豆子加调料做成的,食用时与米饭搅和在一起,然后用手抓着吃。尼泊尔的餐具是不锈钢分餐盘,进餐时,把米饭和蔬菜及腌咸菜分别放入其中,同时佐餐一碗豆汤和一杯凉水。尼泊尔的菜肴以酸辣为主,追求口味和香味,烹调时要放入碾成粉末的调味品,如黄姜、桂皮、丁香、辣椒、大蒜、青葱和柠檬等。这样烹制出来的菜肴味道浓、香味重。在两顿正餐之间通常有两次加餐,分别在中午1点和下午5点。加餐时人们喝奶茶,吃小吃,如煎鸡蛋、炸酥油薄饼、炸土豆泥、炒米片、面包、饼干等。喝不起奶茶的穷人则以生水和炒玉米充饥。

大多数家庭一周只吃一两次肉,主要为被阉割过的羊肉,也吃鸡肉或鱼肉。有的民族(如尼瓦尔族)吃水牛肉,有的吃猪肉(如尼瓦尔、拉伊、林布等)。婆罗门一般为素食者,有的只吃羊肉。黄牛是尼泊尔的国兽,任何民族都禁止食用黄牛肉。

尼泊尔的饮食与宗教礼仪有直接联系。一个人在出生、入法和结婚等人生圣礼之时,都要食用奶茶、酸奶、奶酪和蜂蜜等,以取纯洁之意。同时,以丰盛的宴席招待客人。尼泊尔人还喜欢食用供奉过神灵的食品,认为吉祥。但供奉亡灵的食品不能自己食用,要抛到外面。尼泊尔的尼瓦尔族是一个十分好客的民族,饮食文化十分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