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运输

一、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尼泊尔是内陆国,没有海岸线,同时由于河流落差大,也没有航运便利,铁路建设又由于地形复杂和缺少资金,长期以来得不到发展。因此,尼泊尔交通运输中只有公路和航空发展较好,其他还有少量铁路和架空索道。

(一)公路

20世纪50年代初拉纳统治结束时,全国仅有公路376千米。这些公路是拉纳首相朱达·沙姆谢尔统治时期(1932—1945年)开始兴建的,且全是南北走向,南端与印度相连,使得尼泊尔的东西横向往来十分不便,须经印度周转。1962年,马亨德拉国王决定修建东西公路,并于1963年动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尼泊尔已初步建成了一定规模的公路网。至2013—2014年度结束时,公路总长26446千米,其中沥青路面11197千米,占42.3%;砾石路面6086千米,占23.1%;泥土路面9163千米,占34.6%。

尼泊尔的公路分为主要公路干线(国家级)、次要公路干线、支线公路和地方公路几个等级。目前已建成的主要公路干线(国家级)有6条,分别是:中尼公路(阿尼哥公路)、东西公路(马亨德拉公路)、特里布文公路、普里特维公路、悉达多公路、尼泊尔根杰—比兰德拉纳加尔公路。这些公路由印度、中国、英国、美国、苏联等国援建。也有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援建的。

1.中尼公路

中尼公路从加德满都至尼泊尔北部边境科达里,全长114千米,也称阿尼哥公路,由中国援建,是中尼之间的重要通道。1963年6月动工,1967年5月通车。

2.东西公路

东西公路亦称马亨德拉公路,顾名思义,是马亨德拉国王在位时开始修建的。它横贯整个特莱平原,所以又称特莱平原公路。公路全长1050千米,分五段建成。第一段由萨蒂卡特至达克勒巴尔,系最东段,长256千米,由印度援建,1971年完工;第二段由达克勒巴尔至黑陶达,长117千米,由苏联援建,1972年完工;第三段由黑陶达至纳拉扬加尔,长87千米,由美国援建,1962年建成;第四段由纳拉扬加尔至布特瓦尔,长122千米,由英国援建,1973年完成;第五段由布特瓦尔至马亨德拉纳加尔,长480千米,由联合国机构援建,1974年建成。中西公路是尼泊尔东西往来的大动脉。

3.特里布文公路

特里布文公路从加德满都至南部边境城镇比尔根杰,长221千米,印度援建112千米,美国援建109千米,1957年通车,为尼泊尔中部通往印度的主要公路。

4.普里特维公路

普里特维公路从加德满都至博卡拉,全长202千米,由中国援建,1973年通车,是一条连接尼泊尔中西部的重要干线。

5.悉达多公路

该公路由印度援建,由博卡拉至悉达多城,全长202千米,1971年竣工,是尼泊尔西部地区通往印度的主要公路。

6.尼泊尔根杰—比兰德拉纳加尔公路

这条公路是连接尼泊尔西部特莱平原地区的主要干线。

除主要干线之外,还有许多次要干线。例如:加德满都—特里苏利公路(105千米,美国、印度、尼泊尔三国联合修建,1962年建成)、伊拉姆—塔普勒宗公路(159千米,1990年建成)、加德满都—巴德岗公路(12千米,中国援建,1971年建成)、丹加迪—拜塔迪公路(230千米,美国援建)、丹加迪—达德杜拉公路(145千米,美国援建,1973年建成)、比拉特纳加尔—丹库塔(70千米)、贾帕—伊拉姆公路(70千米)、苏尔凯特—久木拉公路(210千米)、沙普洛—拉苏瓦加迪公路(15.7千米)等。

沙普洛—拉苏瓦加迪公路是连接尼泊尔与中国西藏的第二条陆路通道。这条公路南起尼泊尔拉苏瓦县的沙普洛镇(Syapro),北至中国西藏日喀则的吉隆口岸(中尼边境热索桥的南端是尼泊尔的拉苏瓦加迪),设计等级为四级,路面宽3.5米。2008年中国政府无偿援助修建,2012年通车。

2015年11月,尼泊尔开始修建远西部地区巴章县通往中国西藏的公路。这条公路总长100千米,连接巴章县府柴恩普尔和西藏阿里地区的普兰县。公路修成后,由尼泊尔前往西藏阿里地区的神山冈仁波齐和圣湖玛旁雍错将更加便捷,方便尼泊尔信徒去西藏朝圣。

尼泊尔也在规划修建高速公路,第一条高速公路计划由加德满都至特莱平原与印度交界地区,总长94千米。目前已通过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方案。

尼泊尔的地方公路网建设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县级公路、农村公路的发展较快。这些公路沥青路面的较少,大都是砾石路面和泥土路面,一些还是季节性公路。

尼泊尔正在规划建设一条与南部马亨德拉东西公路平行的中部山区干线公路,它东起潘奇塔尔县,经丹库塔、博杰普尔、科塘、奥卡尔东加、拉梅查普,至加德满都,再经过达丁、塔纳洪、博卡拉、巴格隆、鲁孔、代累克、阿查姆,最后到达拜塔迪尼印边境城市达什拉特昌德拉。此条公路有的路段已经建成,有的正在建设或规划之中。

(二)航空

1958年,尼泊尔成立了皇家航空公司。此后又建立了航空训练中心,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1992年实行航空开放政策,私营部门开始涉足民航领域。

1.航空公司

截至2015年3月,尼泊尔共有航空公司28家,其中开通国际航班业务的有2家,国内业务的26家,另有17家直升机和固定翼运营商(公司)。主要的航空公司有尼泊尔航空公司、佛陀航空公司、塔拉航空公司、希塔航空公司、阿格尼航空公司、雪人航空公司等。

尼泊尔航空公司以前称“尼泊尔皇家航空公司”,2006年废除皇权后“皇家”二字被删除。该公司成立于1958年,是一家国营航空公司,总部设在加德满都,主要基地是特里布文国际机场。起初仅限于国内业务和印度的几个大城市。目前运营国内所有航线,并开通了到上海、香港、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曼谷、迪拜、新加坡、大阪、伦敦、巴黎、法兰克福和吉隆坡等14条国际航线。飞机主要有波音757飞机、DHC-6飞机等。

佛陀航空公司成立于1997年,总部设在加德满都,主要运营到博卡拉、拜尔瓦、比拉特纳格尔、尼泊尔根杰、贾纳克普尔、苏尔克特等国内城市的航线。

塔拉航空公司成立于1998年,总部设在加德满都,主要运营国内航线,航班几乎覆盖尼泊尔主要城市,特别是山区的城市。

希塔航空公司成立于2000年,总部设在加德满都,主要运营国内航班。

阿格尼航空公司成立于2006年,总部设在加德满都,主要运营国内航班。

雪人航空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运营国内航班,是国内较大的航空公司之一。

尼泊尔的国内航线有80多条。1951年尼泊尔开通了从加德满都到印度巴特那的国际航线,之后又开通了到印度其他城市,中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马尔代夫、不丹,东南亚的缅甸、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泰国,中东的阿联酋、巴林、埃及、阿曼,欧洲的奥地利、荷兰、德国、法国、英国、卢森堡、俄罗斯,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航线。

2.机场

目前,尼泊尔共有大小机场57个,其中国际机场1个(特里布文国际机场),国内机场56个。有20个机场是全天候机场,在运营的机场只有32个。这些机场中,只有加德满都的特里布文国际机场的设施比较完善,已经装备了现代化的雷达系统。该雷达系统由日本援建,1998年投入使用。机场还修建了能容纳350人的安检大厅以及旅客到达通道,候机厅旅客容量为1150人。机场拥有9个喷气式飞机的停机位。另外,由中国援建的博卡拉国际机场正在建设之中,截至2019年底,博卡拉国际机场项目航站楼主体工程完成封顶。博卡拉国际机场项目是中尼“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除特里布文国际机场之外,其他一些较大的机场是:比拉特纳加尔机场、博卡拉机场、丹增—希拉里机场(Tenzing-Hillary)、乔达摩佛陀机场(Gautam Buddha)、尼泊尔根杰机场、巴拉特普尔机场(Bharatpur)、希姆拉机场(Simara)、贾纳克普尔机场、昌德拉加迪机场(Chandragadhi)、丹加迪机场(Dhangadhi)、乔姆松机场(Jomsom)、久木拉机场、苏尔凯特机场、锡米科特机场等。

(三)铁路与水运

尼泊尔自1927年兴修铁路以来,至目前只有三条铁路,共107.4千米,其中两条窄轨、一条宽轨。两条窄轨铁路102千米,轨距0.762米。其中一条从阿姆莱根杰经比尔根杰到印度拉克索尔,长48千米,建于1927年,现已废置不用;另一条从贾纳克普尔到印度的贾亚纳加尔,长54千米,建于1934年,现仍在运营。宽轨铁路为西部尼泊尔根杰地区的锡尔锡亚至印度的拉克索尔,全长5.4千米,2000年建成,由印度援建。尼泊尔70%的出口商品经由此铁路输出到印度。

为发展铁路交通,尼泊尔拟修建一条横贯特莱平原的东西铁路,它东起比拉特纳格尔,经比尔根杰和拜尔瓦,至尼泊尔根杰,中间再由比尔根杰折向北通至加德满都。1990年同印度政府草签了协议,但进展很慢,现在仍未正式动工建设。

2011年,尼泊尔与印度又联合完成了另一条东西铁路——梅奇—马哈卡利电气化铁路的可行性研究。这条铁路横跨尼境东西,全长945千米。

尼泊尔还希望尽早建成尼藏铁路。2006年7月青藏铁路开通后,这种愿望就愈加强烈。2014年拉萨至日喀则铁路已经通车,中国政府也正在考虑将铁路延伸至尼藏边境。原计划尼藏铁路在中国境内的终点位于聂拉木的樟木镇,但因地形问题,后改在吉隆,与尼泊尔境内的拉苏瓦县相连。

2009年11月,印度同意孟加拉国修建连接尼泊尔的铁路。这条铁路将极大方便尼泊尔利用吉大港和孟加拉港进行对外贸易。但目前仍未开始修建。

在水运方面,尼泊尔只有特莱平原地区的水流较缓,在柯西河、甘达基河以及卡尔纳利河下游,可以通行船舶和小汽船,但运输能力有限。

(四)架空索道

尼泊尔第一条架空索道建于1927年,全长22.4千米,连接加德满都谷地的马塔蒂尔塔和杜尔辛两地,运输能力每小时8吨,现已废弃不用。第二条架空索道建于1964年,连接加德满都和黑陶达,全长42千米,由美国援建,是一条双轨索道,采用电力控制,运输能力每小时37.5吨,全年大概能运输10万吨货物。该索道有301座铁塔,6个转换站,计划使用30年,20世纪80年代末经法国维修后,现仍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