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民社会党
人民社会党(Janata Samajwadi Party)由尼泊尔人民党与尼泊尔社会党于2020年4月22日合并而成。合并前的两党在众议院中各占17席,合并后的党为议会第三大党。
(一)合并前的尼泊尔社会党
尼泊尔社会党(Samajwadi Party Nepal,缩写SPN)成立于2019年5月6日,由尼泊尔联邦社会主义论坛(FSFN)与尼泊尔新力量党合并而成。其中,尼泊尔联邦社会主义论坛是马德西族群利益的代表,最早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97年的“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尼泊尔新力量党是由尼共(毛)原领导人巴布拉姆·巴特拉伊于2016年从毛派分离出来后组建的。尼泊尔社会党成立后,巴特拉伊和原尼泊尔联邦社会主义论坛主席乌彭德拉·亚达夫都以主席的身份领导该党。巴特拉伊在党内排名第一,亚达夫排名第二。尼泊尔社会党在联邦议会的众议院中占有17席,与另一支代表马德西利益的政党——尼泊尔人民党所占席数相同。
尼泊尔社会党主要包括原来的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亚达夫派)、亲善党、新力量党以及其他几个马德西政党的力量。该党致力于消除种姓、阶级、性别、地区间的各类不平等、歧视和剥削现象,力争实现联邦民主共和政体的制度化。
1.原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
早在1950年代初,尼泊尔刚刚结束拉纳家族独裁统治,各种政治势力悄然兴起,马德西人为争自己的权益,开始组建政党或政治组织。1951年,维达纳达·贾(Vedannada Jha)在特莱地区成立了“尼泊尔特莱大会党”。1956年,拉古纳特·塔库尔(Raghunath Thakur)成立了一个名为“马德西解放运动”的组织,号召马德西人起来反对尼泊尔中央政权,实行特莱地区自治。1960年代初,马德西解放阵线在特莱平原开展武装斗争。1983年,贾金德拉·纳拉扬·辛格在特莱平原成立“亲善委员会”(后更名为亲善党)。
1997年乌彭德拉·亚达夫(Upendra Yadav)领导成立了“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论坛开始时是一个非政府组织,主要活动是邀请一些关心马德西问题的政治精英和学者举办论坛,并以论坛的名义出版相关学术刊物和书籍,以此扩大影响和宣传自己的文化主张。从成立至2007年初,该党实际上一直是尼共(毛)的下属组织,所谓的马德西运动也是最早由尼共(毛)在武装斗争中发起的。但从2007年以后,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开始脱离尼共(毛),自行组织和领导马德西运动。在这场运动中,特莱平原的多个地区出现罢工和关闭运动,甚至焚烧临时宪法,以示对该宪法未能满足马德西运动的抗议。抗议活动最后变成骚乱,造成20多人死亡。在一些地方甚至还与尼共(毛)的下属组织发生冲突。
马德西运动的核心诉求是要为整个特莱平原的马德西人建立一个单独的自治实体,即“马德西自治邦”。所谓“马德西人”,一般是指居住在尼南部特莱平原的印度裔移民及其后裔。马德西人长期以来被中部山区的卡斯人统治和压迫,使得占全国总人口近1/4的马德西人在尼泊尔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严重缺乏“代表性”。
2008年4月,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正式注册成为政党,为的是参加即将到来的第一次制宪会议选举。选举结束后,该党一举赢得53席,成为第四大党,引来各界的广泛关注。党主席乌彭德拉·亚达夫出任尼共(毛)领导的联合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2009年,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资深领导人比贾亚·加查达尔(Bijaya Gachedar)宣布脱离该党,率领27名制宪会议代表成立了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民主派)。随后该党加入尼共(联合马列)与大会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加查达尔任副总理。
2011年5月,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再次发生分裂,古普塔(J.P.Gupta)率领12名制宪会议代表成立了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共和派)。2012年6月,又有一部分中央委员从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民主派)中分离出去,成立了由萨拉德·辛格·班达里领导的马德西社会党。这样,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一分为四。
该党的频繁分裂一方面反映了尼泊尔国内政党极易分化组合的“共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该党领导人有不同的来源和不同的政见。比如加查达尔、古普塔、班达里等都是大会党在特莱地区的领导人,在意识形态、如何对待马德西问题等方面与原党主席乌彭德拉·亚达夫不一致。
2013年11月第二次制宪会议选举中,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获得10席,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民主派)获得14席,马德西社会党获3席,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共和派)获得1席,四个党加起来才28席,比2008年的53席少了很多,影响力有所下降。
在如何划分自治省方面,马德西运动最早要求“一个马德西,一个自治省”,但后来有所松动,原因是这一要求遭到尼泊尔几乎所有主要政党的坚决反对。鉴于此,他们表示可以接受整个特莱平原被划分两个自治省。其中,塔鲁人由于与其族源关系较远,可以单独划省。但是,2015年9月颁布的新宪法并没有完全按照马德西人的意愿划分各省,从而引发马德西人的不满和抗议。印度随即关闭尼印边境口岸,造成尼印关系紧张。
2.原尼泊尔联邦社会主义论坛
2015年6月15日,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与其他两个马德西政党合并组建尼泊尔联邦社会主义论坛(The Federal Socialist Forum,Nepal,缩写FSFN),乌彭德拉·亚达夫任党主席。
在2017年的联邦议会选举中,尼泊尔联邦社会主义论坛共获得16个众议院席位,位居第四。2018年5月28日,该党同意加入新组建的尼泊尔共产党领导的政府。
尼泊尔联邦社会主义论坛的主要力量是原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的亚达夫派,从原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分离出去的由加查达尔领导的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民主派)于2017年4月6日与其他两个较小政党合并成立尼泊尔民主论坛。同年10月16日,加查达尔领导的尼泊尔民主论坛在大选之前,又加入了尼泊尔大会党。
3.原亲善党
原亲善党于2017年6月9日加入尼泊尔联邦社会主义论坛。该党是脱离尼泊尔人民党后加入尼泊尔联邦社会主义论坛的。亲善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3年,当时在尼泊尔南部特莱平原的莫朗、孙萨里、萨普塔里等县定居的印度裔尼泊尔人建立了一个被称作“亲善委员会”的组织。1984年1月起,该委员会开始公开活动。1990年4月,该委员会更名为“亲善党”。1990年6月,该党在贾纳克普尔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贾金德拉·纳拉扬·辛格当选为党主席。
2001年辛格去世后,巴德里·普拉萨德·曼德勒被任命为党的执行主席。2002年10月,曼德勒出任昌德政府副首相。2003年3月党的“四大”上,亲善党一分为二。辛格的遗孀阿南迪·辛格与赫里德什·德维·特里帕蒂等一起另组新党,党名为“亲善党(阿南迪德维)”。原亲善党仍选举曼德勒为主席。后来,以拉金德拉·马哈托为首的一些领导人再次分离出去,另组新党,称为“亲善党(马哈托)”。这样,亲善党一分为三。2007年6月,原亲善党并入亲善党(阿南迪德维)。
2008年4月,亲善党(马哈托)在制宪会议选举中获9席,而亲善党(阿南迪德维)仅获3席。2011年7月,以总书记阿尼尔·贾为首的领导人退出亲善党(马哈托),成立联邦亲善党。此后,马哈托派在选举委员会的注册中获得了亲善党的名称。2012年1月,又有拉姆·纳勒什·亚达夫等人退出亲善党,成立国家亲善党。
2013年11月,亲善党在第二次制宪会议选举中获得6席,联邦亲善党获1席。
亲善党主要在南部特莱地区活动,主张维护特莱地区人民的利益,要求简化向特莱人颁发公民证的手续,提高印地语的地位,要求特莱人在官方机构中应占有一半的比例,严格按照人口比例划分选区等。该党在对外关系方面亲印。
4.原尼泊尔新力量党
2016年6月12日,原尼共(毛主义中心)领导人巴布拉姆·巴特拉伊脱离毛派另组新党——尼泊尔新力量党。2017年大选前,新力量党同意与尼共(联合马列)、尼共(毛中心)组成竞选联盟,后又退出。之后再与2017年7月组建的智慧公党(VSP)结成联盟,以满足至少赢得一个选区且拿到比例选举制要求的最低门槛线(3%的选票)的国家性政党的要求。选举结束后,新力量党获1个席位,智慧公党未得议席,也都未得到3%的选票。
在徘徊了一段时间后,尼泊尔新力量党最终于2019年5月16日选择与亚达夫领导的尼泊尔联邦社会主义论坛合并组建新党——尼泊尔社会党。
(二)合并前的尼泊尔人民党
尼泊尔人民党(Rastriya Janata Party,缩写RJP)由六个曾在新宪法通过后在尼印边界发动数月抗议活动的马德西政党于2017年4月21日合并而成。这六个政党是特莱—马德西民主党、亲善党、特莱—马德西社会党、马德西国家社会党、尼泊尔亲善党、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共和派)。党的总主席是特莱—马德西民主党的党魁马亨特·塔库尔(Mahant Thakur),其余五党主席任主席团成员。由于是多党合并,党的领导集体异常庞大,除6位主席团成员外,还有3位高级领导人、3位联合副主席、8位高级副主席、24位副主席、31位总书记、34位副总书记、12位书记、5位委员会主席、2位委员会副主席、6位发言人等,共134人。党的中央委员会成员甚至多达上千人。
2017年大选中,尼泊尔人民党获众议院275席位中的17席,仅次于尼共(联合马列)、大会党、尼共(毛主义中心),为第四大党。后来尼共和尼泊尔社会党分别重新整合后,尼泊尔人民党与尼泊尔社会党都以17个席位并列第三大党。
尼泊尔人民党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是原特莱—马德西民主党,该党成立于2007年12月,党主席是前大会党资深领导人马亨特·塔库尔。该党与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一样,也是一支以争取马德西权利为主要目标的政党,其领导层大多来自大会党。2008年4月,该党在第一次制宪会议选举中赢得21席,成为第五大党。2010年12月,以党的总书记马亨德拉·亚达夫为首的9名制宪会议代表宣布脱离塔库尔的领导,成立特莱—马德西民主党(尼泊尔),后又更名为特莱—马德西亲善党(尼泊尔)。2013年第二次制宪会议选举中,特莱—马德西民主党赢得11席,特莱—马德西亲善党(尼泊尔)赢得3席,与2008年的选举相比实力有所下降。
由多个分散小党合并组建尼泊尔人民党的事实表明,独立存在的诸多小党,既无法对国家产生影响,也难以增强自身实力,选举新规等都又使得这些小党要么像尼泊尔人民党一样“抱团取暖”,要么像加查达尔领导的民主论坛一样加入其他大党的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