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外贸易

一、对外贸易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20世纪90年代以前,尼泊尔实行贸易多边化政策,同时推行关税保护和限制进口的政策,指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1990年以后,随着尼泊尔经济自由化步伐加快,政府鼓励私人和外国投资者参与国内和国际贸易,并给予政策优惠。1995年开始,尼泊尔一直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贸组织的各种会议。2004年4月23日,尼泊尔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该组织的第147个成员。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尼泊尔也成为南亚自由贸易区和孟加拉湾多层次经济技术合作机制的成员。2009年尼泊尔出台了新的贸易政策,通过调整关税、标准认证等来刺激私营部门参与国际贸易。

在出口方面,为促进出口,尼泊尔成立了专门的贸易促进机构,由商业和供应部部长出任领导。政府大力发展出口工业,同时通过贸易的多样化,创新可出口的产品,使出口贸易具有竞争力,减少贸易逆差,并以此促进国内工业生产,增加就业,赚取外汇。

在进口方面,尼泊尔还是一直实行限制进口的进口替代政策,规定进口的商品必须是国内的必需品。政府要签发进口许可证,并限制进口的品种和数量。政府还鼓励通过进口发展经济和促进出口,鼓励国内产品与进口商品实行竞争,以进口带动出口。

尼泊尔政府规定,除少部分初级产品外,大部分出口商品免收关税,只收0.5%的服务费。这是政府鼓励出口的一项措施。同时,政府通过保税的方式,免除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原材料进口环节的一切税收;对于生产环节的一切税赋,政府将在该产品出口时予以退还。在进口方面,2004年尼泊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进口商品的关税调整为8个档次:0、5%、10%、15%、25%、35%、40%和80%。征收进口关税的商品有5000多种。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

1.出口商品结构

除尼泊尔政府禁止出口的商品,如文物、神像、野生保护动物及其皮毛制品、原木等外,稻谷、黄麻及黄麻制品以及羊毛地毯、皮革、成衣等逐渐成为尼泊尔主要的出口商品。其中,成衣的出口增加迅速,羊毛地毯尽管国际市场的需求在下降,但也占有比较大的出口份额。皮革、纺织品和手工艺品的出口也在增加。

2.进口商品结构

20世纪90年代以前,尼泊尔的进口商品主要有纺织品、石油产品、建筑材料、机器设备以及药品、食品和生活必需品等。近些年,黄金、白银、石油产品、交通工具、电器、药品、机械及机械零件、电子产品、通信器材、成衣、食用油等进口量增多,尤其是汽车进口大幅度增加。黄金、机械产品、交通工具、药品、石油产品等每年的进口额都在100亿卢比之上。

(三)对外贸易现状

在尼泊尔的对外贸易中,对印度的贸易比重最大,因此通常把尼泊尔的贸易分为对印度的贸易和对第三国的贸易两部分。20世纪50年代以前,尼泊尔90%以上的贸易是同印度进行的。通过政府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尼泊尔对印度的贸易依赖在减小,2013—2014年度已降至66.7%,降了近三十个百分点。不仅如此,尼泊尔还同世界上70%以上的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

从对外贸易总额上看,也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1960—1961年度,外贸总额仅为6亿卢比,其中出口2.02亿卢比,进口3.98亿卢比。2013—2014年度外贸总额为8063.57亿卢比,比1960—1961年度增长了1342.9倍,其中出口增至919.91亿卢比,较1960—1961年度增长454倍;进口增至7143.66亿卢比,增长1793.8倍。

对外贸易赤字也在逐年增大,1960—1961年度,对外贸易赤字的绝对数额为1.957亿卢比,2013—2014年度增至6223.75亿卢比。

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在逐年提高。1974—1975年度,外贸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9%,1990—1991年度占26.4%,2011—2012年度进一步增至33.5%,其中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进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9%。

表7-12 尼泊尔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单位:亿卢比)

资料来源:尼泊尔财政部《2014—2015年度经济概览》。

(四)尼印经贸关系

印度是尼泊尔最大的贸易伙伴。1974—1975年度,尼泊尔对印度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82.2%;1980—1981年度下降至52.6%;1990—1991年度进一步下降至29%。2000年以后又有所回升,至41.6%,2010年以后每年都保持在60%以上,70%以下。2013—2014年度,尼印贸易总额为5375.61亿卢比。其中尼泊尔出口596.14亿卢比,进口4779.47亿卢比。尼泊尔与印度的贸易逆差为4183.33亿卢比。

尼泊尔在对外贸易中对印度的高度依赖,使得印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对尼泊尔的经济施加影响,尼印贸易争端也时有发生,1989年印度借口尼印贸易和过境两个条约期满,单方面关闭了通向尼泊尔15个过境点中的13个,对石油、煤炭、食盐等重要物资实行禁运,导致尼泊尔国内经济陷入困难。后经过尼方努力,1991年12月,尼印又分别续签了贸易和过境两个条约,这一风波才算平息。1997年6月,印度开放其东北部的敏感地区,为尼泊尔边境口岸卡卡尔比塔(Kakadabhitta)提供经由印度东北部抵孟加拉国普尔巴里的陆上通道。这条通道全长大约61千米,它的开通使尼泊尔可以利用孟加拉国为其提供的另一个港口——吉大港(之前孟加拉国于1996年9月已同意为尼泊尔提供其第二大港口蒙戈拉港)。同时,印度还在尼印边境增设了23个入境点,并允许尼泊尔所有产品免税进入印度市场。2000年6月,印度还取消了对尼商品实行4%的特别关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也表明,2014—2015年度,来自印度的货物占尼泊尔进口的63%之多。2015年9月尼泊尔颁布新宪法后,印度由于不满意这部新宪法,对尼实行非正式“禁运”,尼泊尔国内油气供应出现危机。为缓解“油气荒”,尼泊尔向中国求助,并与中方签署了进口石油制品的协议。

(五)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

“二战”以前,尼泊尔一直从英国、日本、缅甸、新加坡等国进口所需物资。“二战”以后至50年代初,尼泊尔的对外贸易主要受印度控制,与印度以外的国家的贸易来往很少。1955年马亨德拉国王上台后,开始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并积极谋求对外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多边化,与印度以外国家的贸易逐渐开展起来。目前,尼泊尔已与世界上70%以上的国家建立了贸易联系。

除印度外,尼泊尔出口额较多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德国、孟加拉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斯里兰卡和瑞士等;进口额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新加坡、中国香港、阿联酋、中国、日本、沙特阿拉伯、瑞士、韩国、泰国、新西兰、德国和英国等。

在南亚地区,尼泊尔同孟加拉国的贸易增长迅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推动尼孟经贸关系的发展,两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96年8月,第10次尼孟部长级会谈在加德满都举行,会议签署了为尼泊尔提供孟加拉国的第二大港口——蒙戈拉港作为尼出海口的协定。该贸易通道开通后,尼泊尔农产品迅速打入孟加拉国。2000年10月,孟加拉国对尼泊尔商品实行免税通行证制度,促进了尼孟贸易额的增长。尼泊尔与斯里兰卡的贸易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也有进一步的发展。尼泊尔向斯里兰卡出口的产品有绿豆、棉布、地毯以及稻米和白糖。从斯里兰卡进口的有橡胶制品、椰子、椰子油、纱线和肥皂等。尼泊尔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在近年来也有一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