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盟其他国家的关系
1985年11月8日,尼泊尔加入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1999年和2002年南盟首脑会议在加德满都举行。尼泊尔认为,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地区紧张局势依然存在。南盟应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在更广阔的政治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其中包括建立自由贸易区,共同开发区域内资源,消灭贫困和保护环境等。
巴基斯坦与尼泊尔于1960年3月29日建交,两国关系一直比较良好。由于印巴矛盾,虽然巴希望扩大双方交往,但尼泊尔有顾虑。1989年5月,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称,对尼印贸易危机深表关切,希望尼印以南盟和睦精神迅速解决问题。1990年4月,巴基斯坦发表声明,表示支持尼国王在国内问题上采取民族和解的英明决策,并且表示巴十分重视发展同尼的亲密友好关系。
孟加拉国自1972年4月9日与尼泊尔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尼泊尔是最早承认孟加拉国的国家之一。双方对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观点基本一致。1991年8月,两国经济联委会决定,加强两国间经贸合作,鼓励建立私营合资企业。
尼泊尔与斯里兰卡于1957年7月1日建交,两国关系一直平稳发展。尼泊尔欢迎印度和斯里兰卡于1987年7月29日签署的科伦坡协议,认为该协议能创造地区之间和平、合作和睦邻友好的气氛。
尼泊尔与马尔代夫自1980年8月1日建交以来,一直保持友好关系。1985年马尔代夫总统加尧姆访尼时表示支持尼泊尔和平区的建议。1989年10月,尼泊尔政府发表声明,支持马尔代夫提出的关于建立保护小国安全多边机制和更好地发挥联合国作用保护小国利益的建议。
尼泊尔和不丹自1983年1月4日建交以来,关系有较大起伏。1990年以前,两国在贸易和邮电方面有较好合作。但不丹在印度的控制下,一直未支持尼泊尔和平区的建议。1989年4月开始,不丹实行“复兴传统文化运动”,强制推行“一个民族、一种语言、一种宗教、一种服饰”的“四个统一”政策,驱逐擅自入境的外国商人和民工,要求国内民族统一为不丹族。此举遭到尼泊尔族人的强烈反抗,随后演变成以尼泊尔族人为主的非不丹族人大规模的武装暴乱。在不丹军警的镇压下,大批尼泊尔族人逃亡国外,在尼泊尔东部和印度境内建立了难民营。难民最多的时候在尼泊尔境内就有近1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在尼东南部贾帕县和莫朗县境内联合国机构的7个难民营中。大量难民涌入给尼泊尔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甚至尼泊尔的安全问题也受到影响。
1993年两国成立了“尼泊尔—不丹高级部长联合委员会”,专门研究和解决滞留在尼泊尔的不丹难民问题。双方举行多次部长级会谈,尼还求助国际社会的支持,使不丹难民问题国际化。1997年4月,流亡在外的不丹“民主联合阵线”主席荣松·多吉在印度被捕,激起了不丹难民的强烈反应,1万多名不丹难民在加德满都举行绝食抗议活动,要求联合国人权组织进行干预。国际人权联盟、国际进步组织等纷纷对不丹难民表示支持,要求不丹和有关国家采取措施,使不丹难民早日返回家园。
2006年,美国政府提出愿意接纳6万名不丹难民前往美国定居。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新西兰、荷兰和挪威等国也表示,能够接纳部分在尼泊尔的不丹难民。
【注释】
[1]“印度军事团”的派驻由于不断受到尼泊尔各阶层的反对,曾三次改名,几度裁员,并缩小职权范围。1958年曾更名为“印度军事训练顾问组”,1963年再度更名为“印度军事联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