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劳动就业
1.尼泊尔就业情况
多年来,尼泊尔的主要收入来源依靠农业、旅游业和外汇。社会动荡、支柱产业的缺失以及政府的频繁更迭,使得政府每年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很少,就业一直是尼泊尔多年以来面临的严峻问题。
根据尼泊尔中央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8年全国15岁以上的人口总数为1442.4万,其中除去丧失劳动能力的257.7万人,劳动力总人口约为1184.7万。在劳动力总人口中,已经就业的人数约为1155.1万,其中大部分从事农业劳动,约占64%。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与1991年(91.4%)相比已经减少了近1/3,说明农村劳动力过剩,愿意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正在减少。尼泊尔的失业率一直较高,据官方公布的数字,2008年的失业率为6.7%。
为解决日益突出的就业问题,政府正努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并试图制定以就业为导向的农村发展战略。与此同时,政府还制定了“扩大出国就业”的具体措施,对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以便能够提供参与国际竞争的劳动力,最大限度地向国外输送剩余劳动力,以解决就业问题。
根据世界银行2011年报告,尼泊尔出国务工人员的侨汇收入占其GDP的20%左右。由于国内就业机会有限,出国务工成为尼泊尔民众增收减贫的主要途径。据统计,2011年尼泊尔有220万人在外务工,主要为中东和东南亚地区,其中近90%在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联酋、马来西亚和科威特等地。尼泊尔的劳动力价格低廉。80%左右的出国务工人员年龄介于20—30岁之间,大部分高中未毕业,因此大都从事非技术类的低收入工种,仅有2%的人从事技术性工作。
从地区和国家来看,尼泊尔劳务输出最多的国家是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其次是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尼泊尔劳务输出的第三大国,第四大劳务输出国是马来西亚。除此之外,科威特、古巴、韩国、马尔代夫、阿曼、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荷兰、乌干达、英国、爱尔兰、芬兰以及中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也是尼泊尔的劳务输出地。
尼泊尔从事外派劳务管理的政府部门主要有劳动和运输管理部、外派劳务事务局、外派劳务促进委员会、驻外使团和外派劳务法院。其中,劳动和运输管理部制定相关行业政策和规定,外派劳务事务局负责市场监管,外派劳务促进委员会负责促进行业发展和维护工人福利,外派劳务法院负责解决争端。
在出国务工人员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为了保护工人权益、惩处违法行为,尼泊尔相关政府部门公布了外派劳务政策法规,主要内容有:(1)消除性别歧视,推动外出务工男女平等;(2)建立福利基金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社会福利和安全;(3)在加德满都以外其他主要城市增设出国劳务法院;(4)制定出国劳务人员强制保险措施;(5)国家可以通过国有或私人中介机构向他国派出务工人员;(6)通过向用工机构和中介机构收取保证金等方式保障工人利益;等等。
2.童工问题
尼泊尔使用童工的现象比较普遍。虽然尼泊尔宪法规定禁止雇用未成年儿童,但在宾馆、旅店、商店、工厂、企业、三轮车行业以及一些非政府部门,却不同程度地存在雇用未成年童工的现象。据尼泊尔中央统计局数据,2008年全国5—14岁的儿童为622.9万人,其中童工大约有146.7万人,占儿童总数的23.5%。童工中包括女童80.8万,男童65.9万。这些童工皆为生活所迫,大都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尼泊尔总工会对东部贾帕和伊拉姆两县的私人茶场进行了调查,发现在509个茶场中15岁以下的童工占全部私人茶场工人的55.07%,其中女孩占全部童工人数的49.3%,男孩占50.7%,这些儿童中仅有2.5%的能够上学。
3.尼泊尔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1)人口快速增长导致就业压力加大
2011年尼泊尔进行了每十年一次的全国性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总人口为26494504人。与2001年人口普查相比,10年间增加了约345万,年均增长率为1.35%。而在1991年至2001年10年间,人口增长更多更快,大约增长了466万,年均增长率2.25%。再往前,1981年至1991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为2.62%,从1849万增加到2315万。近年来,虽然人口增长较过去有所降低,但仍保持较高增长率,因此对于资源贫乏、工业落后的尼泊尔来说,快速增长的人口给就业带来了很大压力。根据中位变差预测,至2021年,尼泊尔人口将达到3417万,到时就业将更加困难。
(2)城市化的影响
尼泊尔中央统计局数据显示,尼泊尔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7.07%,城市化率约为17%,其中,首都加德满都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人口约174万。根据尼泊尔选举委员会2013年的报告,在对2001、2011年两次人口普查的对比分析以及2013年选民登记情况分析中看出,10年间人口城市化率由2001年的13.9%增至2011年的17.07%。尼泊尔全国75个县中的27个县的人口不增反减,说明大量人口已流入城市。首都加德满都地区的人口增长最快,十年间增长了66.2万人。
这些数据显示了尼泊尔人口的流动与增长情况,间接显示了尼泊尔城市化进程以及经济发展趋势。作为首都的加德满都地区,经济、社会较为发达,就业机会、社会资源也相对较多。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必然会导致城市人口的大规模增长,就业问题于是显现。在尼泊尔南部平原,一直以来属于尼泊尔传统农业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增长较快,一部分人于是从农业逐渐转入旅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同时由于南部平原地区与印度接壤,外出务工也成为解决就业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