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平常不注意聆听学生讲话所造成的后果
2025年08月10日
二、教师平常不注意聆听学生讲话所造成的后果
聆听学生讲话不是教育本身的目的,聆听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信、自爱等重要的心理品质。
教师和父母使用沟通的“杀手锏”如命令、警告、训诫、讽刺、责难等语言,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反抗,然后,学生们还有一个常有的反应是变得顺从、依赖和沉默。
有较多教学经验的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班级中,有一些所谓的“老师的小绵羊”称号的“乖学生”,他们对老师唯命是从,除了积极完成学校“正规的”学习任务外,没有自己的思想,也从来没有想过独立地去探索老师要求之外的有趣领域,这些学生通常会担任班级中的干部。还有一部分学生平时非常安静,但他们的心并不安静,只是常常脱离老师对他们的要求。
美国教育学家杰瑞·法伯(Jerry Farber)在一篇论文中指出,这种学生对老师使用了沟通的“杀手锏”后所出现的后果,在大学中也存在。他说:“……他们念了12年的中小学,到了大学时,他们能够服从命令。他们写作,就像他们的头脑经过了切割的手术一样。他们因为得到老师太多的服从性指令而变得极度的依赖。”
这些沟通的后果是违背教育本身初衷的。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潜力,是为了帮助学生激发他们本身就固有的创造力和思维活力,是为了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自信、自立的人。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学生的依赖性和单纯的服从性。但是,即使我们明确了教育的目的,却对学生使用种种沟通的“杀手锏”,在教育的效果上还是违背了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