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变

转 变

北京市海淀区亮甲店小学 张立军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就意味着差异。没有理想的学生,但有理想的教育。我们不是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程度,也不是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教师的教育水平。我们更应看中教师带给学生的“成长度”的理想空间。

“林锦武虽然武术练得好,可他的学习非常差。每次在写作业的时侯,都要问别人,我们都不耐烦了。”当看到我们班学生的作文时,我陷入了沉思,林锦武?真的这么差吗?以至让别人当作“反面”事例来引用。

在我新接班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设计了一个环节:一人一个自然段轮读课文,目的是想了解这个班学生的朗读水平。当轮到最后一排的一个高个子男孩子时,他既不站起来,也不看我,而是低垂着头看着地面,“老师……我基础差”“什么?”我第一次没有听清,“我……我…不认识这些字。”这回我听清了,看着他那张涨得通红的脸,我心里一动,林锦武?那个武院的学生?我瞟了一眼书上的名字,果然是他。

下课后,我把他叫到我的面前,他站起来差不多和我一边高,却红着脸,低垂着头一副紧张的样子。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和地说:“中午吃完饭来找我吧。”

中午十二点刚过,林锦武就来了。在我给他补课的过程中,才发现他不光是基础差,而且普通话也不过关,怪不得他上课时不肯读课文,大概是怕别人嘲笑。看来,他是一个很自卑的孩子。一连几天,每天中午他都来找我。有时我忘了,他会到处找我,直到找到我为止。总算等到期中字词验收了,林锦武居然得了“优”。当我公布成绩时,大家惊讶地瞪圆了眼,林锦武却还是涨红着脸,低垂着头。

后来,和林锦武同宿舍的卢文龙在《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中写道:“林锦武学习十分刻苦。每次老师给他听写的内容,他都要让我们给他听写,如果写错了,他就改过来,再让我们给他听,直到会了为止。他的朗读不过关,每次他就在我面前读,然后让我给他纠正。有时我都累了,他才罢休。”

当我把这篇作文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时,大家又一次瞪圆了眼睛。我想,不仅是大家,连我自己也仿佛重新认识了林锦武。“我们应该为这种精神鼓掌”顿时班里响起了一片掌声,而林锦武的脸上,也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自此,不用林锦武去找别人,他周围的同学就会主动去帮助他。林锦武也变得活泼了,课下还能与周围的同学聊上几分钟。只是上课仍旧不肯发言,为此,我暗暗着急。

又一次语文课,在分角色朗读课文时,林锦武也举起了手,望着那只高高举起的手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要知道,那是经过多少努力,盼了多少天,才盼来的呀!

元旦就要到了,大队让每个班出几个节目,而我们班就一个“三句半”还说得过去,班长十分着急。下课了,林锦武来到我面前,“老师,我想出一个节目!”他真诚地望着我,似乎怕我拒绝。我知道,这对他来说是一个转变的机会,“当然可以了,你不是刀剑第一名吗?”他惊讶地望着我,大概没想到我这样了解他,我又冲他使劲地点了点头,他才高兴地走了。

结果,在元旦联欢会上,我们看到了林锦武表演的刀术。没想到他的表演是如此精彩,我们一边看,一边禁不住啧啧夸道“真棒!”“盖了!”有的还伸出了大拇指。正在这时,林锦武刚好走了进来,听到我们在夸他,高兴地作了一圈揖,“现丑!现丑!”我们大家都笑起来。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林锦武,一个自信的男孩子。现在的林锦武真的变了,变成了班集体的一员。在课堂上,你会听到一个不太标准,但依旧勇敢的声音;在课下谈笑风生的同学中,你会看到一个高高大大的身影,一个自信的身影!

做为教师要努力帮助每一个学生摆脱自卑,重塑自信,这样他才会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进而去接纳他周围的同学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