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的看法
丁壮的确是一个出现了多次问题、或者说是犯了多次较严重错误的学生,如多次不服从管理和老师的批评教育、顶撞老师,学习成绩差,经常欺负、打骂同学,最严重的一次,是因为一点小事与同班一位同学发生摩擦后,在学校的小花园内将这位同学的手捆上、眼睛蒙上,往这位同学的嘴里塞土。由于情节恶劣,被学校给予“记过处分”。今天这件事确实很令人气愤,班主任和年级组长的心情我完全能够理解。但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问题,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出发去考虑问题,我还是有几个疑点和自己的一些想法,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第一,不作检查就不能上课?
可不可以给他第三条路?他不作检查,也不用跟我走,而是先上课。抽其他时间,老师再做思想工作。
因为他当时不做检查,就是思想不通。为了维护班主任的权威,我当时没有反对。事后我问班主任,为什么不给第三条路?她说:“他的问题已经拖了好几天了,不检查就让他上课,他就不懂得问题的严重性。再说了,反正他上课也不好好学,不是不听讲,就是玩,要么就睡觉。”这里我有疑问,难道说只有做检查才能使他认识错误的严重性吗?换句话说他做了检查他就真正认识错误了吗?显然答案是不确定的。这位班主任当时就没有想一想,要是这个学生不做检查也不站起来跟我走呢?下一步怎么办?将在那儿不动,还是我过去把他拉出来,岂不是更被动?退一步讲,就是他勉强作了检查,心里又会怎么想?要是由此记恨班主任,以后找茬再捣乱呢?学生不好好上课我们有批评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可有谁赋予我们随便让学生停课的权利呢?不是在学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的情况下,他要是问:凭什么不让我上课?你有这个权利吗?我们又将如何以对呢?
第二,必须在全班面前做检查?
这件事在整个处理的过程中,年级组长始终坚持要丁壮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做检查,而丁壮同学想不通的也正是这一点。尽管最终丁壮同学在全班面前做了检查,这件事按照年级组长的思路解决了,我还是想,丁壮最后真的想通了吗?他真的应该在全班面前做检查吗?来到我的办公室后,丁壮同学一席话的意思,我不知道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从始至终是不是知道?要说知道,那一定是认为他的话毫无道理;要是不知道,一定是从来就没给他说出这番话的机会和条件。否则就不会是如此的结果。教师就一贯正确吗?一个受过处分犯了严重错误的学生就没有要求点儿什么的权利了吗?他只想向被骂的老师做检查,而不想让更多的同学知道,是不是说明他已经认识到了其所发错误的严重性,他这点儿自尊心难道不应该得到保护吗?我们这些教育者有没有想过,丁壮最后做了检查,他的内心有没有受到伤害呢?如果他死活也不在全班前做检查,我们又该怎样?不让上课、请家长、……会不会是又一个被我们抛弃的学生?我真的不敢如此再推下去了。
第三,丁壮为什么要骂副年级组长?
我没有机会目睹现场的全过程。我一直在想,仅仅是因为丁壮是那样一个学生,他就会骂人吗?如果是的话,为什么在我的办公室他没有骂我一个字呢?其实这孩子是懂道理的,“您没坐我不能坐”,一句话不就说明他是知道尊重老师的吗?由此足以证明他的本质并不坏。别的我不敢肯定,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这位副年级组长批评教育他的时候,丁壮始终是站着的。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和犯了错的学生坐下来讲话呢?连公安干警审问犯罪嫌疑人都可以坐下来的呀!要知道,人站着要比坐着更容易发火。
说到底,还是一个教育观念转变的问题,看书学习,开会讨论的时候,我们对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转变观念都是高谈阔论,振振有词,可为什么遇上了实际问题就会偏离素质教育的轨道?由此看来,旧的观念根深蒂固,它在我们头脑中的顽固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力。真是到了该把转变教育落在实处、落实在自己的具体工作中的时候了。而真要落在实处又确实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有意识地抑制自己头脑中传统观念的影响。而做到这一点,需要高度的自觉性、自制力,有时甚至是痛苦的。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前提是教育者和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基础,这种情感的建立首先是教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学生。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教师的教育和管理,教师才有可能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我们要注意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尊重学生:与学生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被学生质疑的时候、急于让学生做事的时候、与学生有摩擦的时候、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和面对问题学生的时候。
越是觉得学生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我们去爱的时候,多一份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就可能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应该仅仅是我们书本上和学习研讨时的文字和语言,而应当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