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时机 正确引导

抓住时机 正确引导

北京市海淀区育鸿学校 李进红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教育要力求通过多种手段,使学生敞开心扉,从思想上接受老师的帮助,理解老师的用意,最终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使其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明确学习目的,积极进取。人的发展是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统一,人的认识水平、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又影响着心理发展。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全面地关心学生身心发展,促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和谐的发展。

2001年9月,我接任了六年级二班语文课。这个班最大的特色就是乖巧,整体感觉十分安静。难道他们就没有自己的个性吗?我暗暗地想着,也在静静地观察着。

不久,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是一个很倔强、很有个性的男孩,凡事都不服输,但凡事做起来又都是将就、凑合。他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好,但是上课时,他不但不积极举手发言,还时常在座位上小声嘀咕,课堂纪律很是散漫:作业总是草草应付,偶尔也会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与同学相处,谈起别人的错误,他总是严肃认真,有理有据,仿佛他就是正义的化身,至于自己,他似乎就没感觉到有错误,如果别人为他指出来,他会立刻显得很气愤,脖子一梗,眼睛一瞪。当然,他并不是那种惹是生非、不爱学习的孩子,只是很有个性。

那时我就感觉,这样的孩子不能轻易惹恼了他,对他的教育要慎重,不然,不但教育不好他,反会事与愿违。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人的身心发展又是有阶段性的,在每一个阶段,学生生理和心理都会表现出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因此,教育必须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上区别对待。

怎样在教育工作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使他们的潜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