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心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教育中心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需要一系列的条件,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这些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条件所谓历史条件,是指任何教育中心的形成,都必然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可能存在无历史基础的教育中心。教育中心的形成往往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萌芽阶段:城镇开始产生,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或文化中心开始形成,教育活动开始在此进行和展开;雏形阶段:在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进一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活动进一步纵横扩展,具有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基本建成中心地域的教育体系;形成阶段: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基本形成,教育中心形成,教育向区域化方向发展,教育中心与教育腹地、教育协作网共同构成教育区域,使教育中心的核心作用得以发挥;发展阶段:教育区域进一步扩展,形成有机联系的区域教育网络,教育中心的地位和功能进一步健全、加强和深化。从教育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任何教育中心的形成都必须具有一定的历史前提——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只有在这个历史前提所奠定的基础上,教育中心才能产生和发展。这个历史前提,也就是教育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二)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的现实条件在上面的论述里,我们可以看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是先于教育中心形成和发展起来,为教育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历史条件。但在具体的教育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教育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又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所提供的现实条件。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说,教育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提供的物质基础和观念基础等的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教育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中心不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汲取营养,还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现实发展过程中获得动力和条件。
(三)地理条件教育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的地理条件,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两方面的内容。从自然地理条件方面看,自然环境对教育中心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有利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助于教育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而不利的自然地理环境,则有可能限制教育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这就是说,教育中心的形成依托于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例如历史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城镇,总是在自然地理环境相对优越的地方首先建设和发展起来的,这必然也为教育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相对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我国的教育中心大部分都是在平原和沿海地带,而内地山区,特别是云贵高原,教育中心则相对较少。这即是极好的说明。
从人文地理来看,一般来讲,具有悠久历史的城镇,特别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通讯、人口等发展较好的城镇,往往容易形成教育中心,而发展较晚,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通讯、人口等发展较落后或缓慢的城镇,往往难以形成教育中心。例如,我国的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都是历史悠久的名城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都是我国著名的教育中心。这些体系完备、功能完全的教育中心,承担着我国不同层次的、大部分的教育任务。但大部分地州级、县级城镇,就很难形成体系齐备、功能完全的教育中心。再从人文地理中的历史行政地理来看,历史名城或大城市发展成为教育中心,也是由行政区及其机构的区划和分布,以及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和各类教育机构的布局等重要因素决定的。如在我国,教育行政管理系统的纵向结构和行政管理系统的纵向结构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一般来讲,哪一级行政机关能主办哪一层次的教育,都是比较明确的。因而,教育中心也自然集中在省会城市,或相当于省会城市的大城市。
显然,教育中心的形成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并且受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教育中心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过程中,以一定的地域为依托形成和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