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案例

一、教学案例

我在教学小学语文[京版]第12册中《我爱三峡》一课时,师生兴致勃勃地学、读、解、悟了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也仿佛游览了美丽如画的三峡。

其中写巫峡时,主要以介绍人文景观为主。有巫山十二峰,橘林、屈原的故乡秭归、《橘颂》等。对神女峰只有一句话:“其中神女峰峰顶兀立着一个秀美的石柱,宛如婀娜多姿的女神在向人们致意。”

我对这句话是这样处理的:

我先播放了有关巫峡的录相片,重点放在了神女峰的石柱上。学生们说:“老师,看不出有什么秀美呀?”“老师,为什么叫神女峰?”……

看着学生们疑惑不解的眼神,求知若渴的面孔,我一点鼠标,大屏幕上出现了我制作的课件:我用流畅的线条在石柱上勾勒出一个婷婷玉立的神女,裙裾飘拂,发髻高耸,学生们立刻发出一声声赞美:“呀!真漂亮!”“这就是神女呀,真是太美了!”

我趁热打铁,说:“神女峰有许多传说,或许你听说过,那你能为神女重新写个传说吗?”

“我为神女写个传说?”学生怀疑地问。我说:“对呀!传说都是人想象出来的,咱们四人为一组,共同为神女写个新的传说吧!”于是学生们交头接耳地编起故事来。五分钟后学生们纷纷举起了手。

丽文组:“神女是善良的渔女,她和丈夫靠打鱼度日……有一天,忽然下起了大暴雨,江水暴涨,小渔舟被洪水卷走了,渔女就执着地站在山顶,盼着她的丈夫回归,终于化成了石头……”一个凄凉的爱情故事,把大家带入了深深的沉思中,我即时点评:“多么可怜的神女呀,她的遭遇就是旧社会长江渔民的命运!”

梦媛组:“神女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孙女,有一年天大旱,她偷了王母娘娘的播雨神瓶,为人间下了一场大雨。那年,长江边上橘树挂满红果,她为人间送来一个金秋,她就留下不走了……”“多么善良的神女呀!”

心竹组:“我们为今天的神女编个故事。神女沉睡了几千年,忽然被一阵隆隆的机器声惊醒,她一看,是三峡工程开工了,看到拦河大坝昂然屹立,长江波涛驻足不前……她想到这里将变成气势磅礴的水电厂。为全国各地送去能源,欣慰地笑了。……她更舍不得离开这美丽的地方了。”

我追问:“有不同的故事吗?再说说。”

杨翔组:“日历翻到1998年,由于人们不保护环境,洪水肆虐,人们往江中排放废水、废气,江水被污染;往江水中乱扔垃圾,江面上一片狼藉;长江两岸柏木叶蜂泛滥,长江防护林惨遭摧残。神女伤心地流泪了,她想大声疾呼,可奔腾的洪水掩盖了她的哭泣和疾呼……”听到这里,大家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听着孩子们各自的神女话传,流畅的语言让人欣慰,深沉的感情令人震撼。我这样作了总结:“三峡之美,美在山之峭,山之秀,美在人之情,情之深。这么令人敬仰的神女,这么引人入胜的山河,我们只能深情地说——“我爱三峡!”学生不禁脱口齐诵。

关于屈原的记叙,文中“这是屈原的故乡!”简单的一句话,我让学生查资料,收集信息,课上交流。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精神,并赠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学生共勉。

在饱含感情中我们学完了这一课。在下一堂课时,我让学生把神女新作写在作文本上。学生写的故事比课堂上的更新颖别致,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