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动力的形成和起作用的规律
2025年08月10日
二、关于学习动力的形成和起作用的规律
对于学习动力的培养,过去的研究多从某要素入手,或从教学过程的某一环节入手。例如,愉快教育主要以情绪情感为突破口,合作教育以师生关系为突破口,自学辅导实验以自学为切入点,中学最优学习方法以学习方法指导为立足点,“成功教育”以自信心为重点等等,相对缺少对学习动力整体规律的探讨。如一些关于愉快教育的研究仅仅局限于满足学生的需要,引发学生愉快,未能看到更重要的,是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学习需要,达到学生自觉学习的目的。因而,有不少实验虽能“引发学生愉快”,却未必能够促进学生发展。我们认为,良好学习动力的培养必须立足于对学习动力的本质、结构和规律的把握。概括来说,在结构上学习动力是由学习需要、自信心、情绪情感组成的复杂结构;从过程上看,它是学习动力的外化和内化的统一。
在外化过程中,如果外部要求或活动有满足学生需要的价值,并且学生有达到要求的信心,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并激起和推动学习行为,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在内化过程中,如果学习活动及结果带来成功体验、需要的满足,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促进外部要求与原有需要相结合,使原有需要得到扩展和深化,实现动力的内化。
学习动力的内化过程和外化过程是同一过程而不是两个过程。内化和外化过程都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例如,在学生缺乏直接学习需要的情况下,如果我们采用威胁的手段迫使学生学习,这种动力外化就是被动的、消极的。同样,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体验不到需要获得满足的成功,就会导致消极的情绪情感,削弱学习的需要和自信心,这种内化过程就是消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