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变成了一枝花
北京市海淀区红山小学 宋军省
“自主发展”应该成为我们整个教育的自觉追求。因为教育的真义就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统一。也因为只有学生的自主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地、乐观地面对生活与世界的品质和能力;也只有学生的自主发展,才能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兴趣、愿望和能力。而这是比学生获得一些具体的“知识”重要得多的。
——摘自《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
坐在六·一班最后排的一个女孩,她有点羞涩,有点胆怯,老师的提问她不回答,同学的争论她也不参加。如果老师想从她那里得到点反馈信息,即使点名叫起来,声音小的只有自己能听到,典型的缺乏自信。一些老师和同学干脆称她为丑小鸭。
这学期丑小鸭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课堂表现是那样活跃,那样自信,那样大胆。究竟什么原因使她发生了改变呢?那还得归功于我们的课程改革。“老师,今天的作业是搜集课外材料吗?”“是的。”老师的话音刚落,室内一片欢呼,我想:今天我可得人心了。以前,我站在讲台居高临下滔滔不绝,我讲同学听,我问同学答。我这种老面孔他们看起来有点烦。现在,我改变了观念,放下老师的架子,与同学站在同一高度,变老师为同学的朋友,让同学当驾驭课堂的小老师。每讲一课前,让同学搜集有关资料,上网查找。因为学生的课本知识占信息接收总量的比重会越来越小,而现代信息时代传播媒体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信息的渠道高速快捷,我们教学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将从原来的课堂延伸到社会,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是时代需要。一位从美国探亲回来的家长跟我说,美国小学生每学一课都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大部分时间不在课堂。是啊!搜集过程无疑也是他们饱览群书、扩大知识量的最好时机。你瞧!老师布置完今天的作业,“丑小鸭”脸上也乐开了花。第二天课上我刚刚出示课题《只有一个地球》,她第一个高高举起了手,扬着手中那一叠厚厚的资料说:“这些是从网上下载的,这是从图书馆摘抄的。”由于她准备的充分,发言的声音提高了许多,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想这声音来自于自信。从此,她振奋起来了,发言的次数越来越多,经常翘首以待,期盼再次得到同学老师的肯定和赏识,我也常常创造机会让她露一手,以满足她被同学老师赏识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下节是语文课!”丑小鸭嚷嚷着。从神情上看出她对语文课上的“师生互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前提。师生提出问题,同学互问互答。我把重点出示在黑板上,让男生下座位到女生那里去探讨,然后再把答案叙述出来。如果听和说这两个环节稍一疏忽,对方就会说,他漏掉了要点。这样不但锻炼了听的能力也锻炼了组织语言、口头表达能力。每逢这时丑小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不管是她问倒了别人,还是别人问倒了她,在她看来都是件很愉快的事情。保证虚心与人交流,并能在交流中尊重理解对方,认真耐心听他人讲话。每逢根据课文内容同学自测自答问题时,同学们都会挖空心思去想,逐字逐句的推敲,从课题到正文,从注释到课后问题,总想找到一题难倒对方,表示自己是强者。这时的丑小鸭可不敢再东张西望,只埋头苦读准备迎战。
“同学们,第十届春蕾杯作文比赛揭晓了,念到名字的同学请上台。”红山小学郭校长兴奋的说着。站在领奖台上的丑小鸭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灿烂的笑脸像绽开的玫瑰花。清人陆世仪在《论小学》中说:凡人有记性,有悟性。开学初,老师在作文课上说:“作文并不难,不要你瞎编,只要生活、体验。”丑小鸭的写作灵感一触不可收,她积极捕捉生活镜头,每天早读,她都要把自己观察到的小事念给同学听,有发生在家庭中的亲情,有发生在同学中的友情,还有发生在公园中的环保问题,也有兴趣爱好、上网游戏,内容真是丰富多彩。再也不是看见老师出题就摇头,拿起笔来咬笔头,想了半天没开头的状况了。她的习作一次比一次生动有趣,班内搞板报、宣传栏、演讲稿,样样都少不了她。老师们都说我们班的丑小鸭变成了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