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学生生活,进行德育教育

一、贴近学生生活,进行德育教育

新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这样写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司嘘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品德教学的说理,导行紧密结合,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然而,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局限于书本,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生活,导致教学失去了生活实践的情境和乐趣,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翻开教材就可以看到每一课的安排都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讲授《校园铃声》一课时,下课铃声响了,到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来说,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在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开学以来的生活实际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答案不惟一。课间活动学生非常喜欢,在谈到课间活动应该注意什么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所见所闻,把课间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该如何去做,说出自己的道理即可。又如在教学《祖国妈妈,我爱你》一课中,教师是这样安排的:在“十一”国庆节前一周,让学生观察学校、街道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如何布置的,大家都是怎样迎接国庆节的。把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通过生活实际到生活中去寻找答案,在“十一”回来后用画笔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画出来,从此引出:“人门用各种方式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摒弃了空洞的说教,让学生在生动的课堂情境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