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交往特征探析
曹正善
【作者简介】曹正善(1965-),男,湖南省宜章县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硕士。
对课堂教学交往的研究是当前国际教育领域里最富前沿性和交叉性的重大课题。当代教学论研究认为,教学实际上起源于社会交往活动,没有交往就没有教学。教学交往的有效性程度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有效课堂教学交往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教学交往主体具有互主体性,教学交往活动具有互动性,教学交往组织具有异质性,教学效果具有整体性。
众所周知,人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存在。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必须在社会化的环境里才能得到健康的成长。如果离开了社会,人甚至连自身的生存都难以得到保障。社会环境影响人的社会化,这种社会化反过来对人的自然属性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生活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活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活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1](33页)对这种双重“现实关系”,马克思将其表达为“一个方面——人对自然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人对人的作用”[2](33页)。人的一切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说都是具有社会性的,是在人与人的交往活动中进行的,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是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基础,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都是在与人的交往中得到发展的。
教育作为一种促进人的发展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非常典型地体现人类活动的社会性特点。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活动是教育实践的基本形式,没有有效的教学交往活动,就不可能有卓有成效的教学质量,教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交往能力的增强和进行交往所采用的手段的增加。教学即交往,没有交往就没有教学。教学交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具有一定意义的语言为中介的人与人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活动,它是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对教学主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研究有效的课堂教学交往特征的目的在于促使课堂教学交往的规范化,将课堂教学交往引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对教学交往有效性的思考必须是先考察一般交往有效性即真正的交往的特征。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真正的交往体现为人对交往关系的自由占有,人从交往的形式主体转为真正主体,交往真正成为人的自觉自由行为”;“真正的交往是自由人的联合,在交往中人人平等而呈现出高度的民主”;“真正的交往是人对自己生命本质的全面占有,交往成为了人的内在需要”;“真正的交往具有美的性质,是审美关系的普遍化,交往使人的自由创造和人类和谐获得统一。”[2]这为我们分析有效课堂教学交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