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交往效果的特征
有效课堂教学交往主体的互主体性,教学活动的互动性,教学组织形式的差异性使得课堂教学具有整体性效果。下面我们从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上来说明。
从交往式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来看,它所要达到的是主体间的全面理解和沟通。因此,教学交往必然促进人的整个精神的建构,它要促进的是包括人的智慧、人的情感和人的意志的发展。从其基本的功能来看,它将有力地促进人的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主体思想的表达、思想的理解和思想的接受能力的发展。
从交往式课堂教学氛围来看,交往式课堂教学情境是一种对话情境,在这种对话情境中,由于教学主体之间角色被切换为平等的“你——我”关系,他们的活动变成了真诚的“交心”,心灵的全面开放使主体相互关爱成为可能,我们完全可以将这种教学氛围看作是爱的氛围。对话作为教学交往的活动和过程,又使教学主体实现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文化的交互作用,使教学气氛与环境高度和谐。而对话过程又使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因而这种教学氛围不仅具有整体性,也有巨大的促进能力,因为它实现了教学信息的有效流动。
从交往式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它要求教学主体将学习视为亲历的过程,并将亲历的一切以自己的思想有效的表达出来。这样一来,对话的过程就变成了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表述,这样教学将容易变得栩栩如生,容易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也使教学富有创造力和想像力,从而也有效地将人格培养问题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了。
在一些与交往式教学相关的教学实验如合作学习实验中,已经证明这种教学在促进教学主体的自尊、提高主体学习能力、改善主体的社会技能方面具有明显的成效。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交往是实现人的相互沟通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整体发展的教学效应。其整体性的效果具体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学交往以异质性主体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学生的学习差异为依据,其目的不是扩大这种差异,而是通过不同层次主体的交往实现互补,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在教学交往中都能够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二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交往是以对话为基本形式,而对话是人的整个身心的相遇,因而能够促进学生的智慧、情感、人格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社会性认识和自我认识的全面提高。三是促进学生的生动发展。课堂教学交往以亲历发现的问题和体验的思想为主题,通过持续性的对话所表现的不是僵化的知识,而是主体如何获取知识,如何体验、洞察、领悟知识及其发现过程,而思想的表达、载体的转换、思想的接受则体现了个体的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交往中,师生都在进行活生生的思想交流,在相互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受到灵感的启迪、情感的沟通、意志的磨练、人格的教育。
综上所述,教学交往从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效果方面都表现出与传统教学思想不同的特征:在主体方面表现出平等性、自主性和合作性等的互主性特征;在过程方面,表现出互启、互促、互馈、互惠等的互动性特征;在组织形式上,表现出多元性、多层性、多样性等异质性特征;在效果上,表现出全员性、全面性、社会性等发展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