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的流露

真情的流露

北京市海淀区培星小学 徐晓玲

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贪婪与抱怨;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自大与冷漠;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苛求与虚荣;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献。心存感激,是一种朗朗的心境,一种人性的光辉,天空因此而变得湛蓝,空气因此而变得湿润,美好的事物因此而变得离我们很近很近。

——摘自《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著

星期一上午,中队长送来了上周班级学习、纪律、卫生情况统计表,我翻开一看,在没交作业、纪律表现不好等栏目中,吕威的名字出现的机会总是最多。

吕威是班里一位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我在他身上倾注的心血很大,几乎每个星期都要给他补课,找好同学督促他学习,但学习效果并不很显著。最让我头痛的就是他的纪律问题,只要我有事情或外出学习,他就成了班里的“霸王”。

作为班主任,我不知多少次与他谈心,给他讲纪律好的重要性。他每次都说保证不会有下次,又是求我原谅、又是写检查。看到他那诚恳的样子,我每次都原谅了他。当我又看到他的名字多次出现在情况统计表上时,心中一种无名火就上来了。在下午的班会课上,我第一次当着全体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他,把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全部发泄到了他的身上,坐在第二排的他盯着我瞧了一会儿,什么也没有说,当时,我还忙着整理本周做课的资料,所以没有在意他走出了教室。由于这几天熬夜学大本,当天晚上我就发烧了。因此,第二天请假没有去上班,在家休息了一天。那天晚上,我昏昏沉沉地睡着,电话铃响了,电话里传来了一个孩子的声音,我开始没有听出来。“是徐老师吗?我是吕威。”“您的病好点了吗?都是我不好,是我惹您生气,您才生病的。我知道自己错了,我保证以后在课上再也不闹了,努力学习,请您再相信我一次。”听到孩子这样说了之后,我热泪盈眶,并连声说:“我相信、相信你。”挂上电话后,我难以入睡,觉得心里上的痛要比身体上的痛大多了。我为我在班会上的表现懊悔,认识到了自己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伤害的、及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周三我带病来到了学校,当我刚走进办公室时,一个学生跑着进来了,我一看是吕威。他面带微笑地对我说:“徐老师,好点了吗?”我拉着他的手,对他表示了自己的歉意,并且告诉他,我愿意做他的好朋友,帮助他。这次他说话算数了,课上果然不像以前那样闹了,而且现在的学习成绩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我及时在班里表扬了他,自己也买了一份小礼物送给他。不知什么时候,我发现我的语文书中有一张小纸条,上面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扭扭,没有署名的写着:好朋友,谢谢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作为教师,如果认为我们的学生都是能够克服困难的英雄,那就未免想得太天真而且错误了。每当我看到早上跨进校门的学生时,我常会联想到那刚刚开放的桃花。要使这朵朵鲜花结出果实,园丁就要付出很多的心血和劳动。是呀,帮助孩子随时拨正他的思想航向,最终他会发现真理,在认识的道路上提高一步。因此,同学生一同思考,彼此相互信任、尊重、理解他们,学生会在一次次的自省中不断进步,改掉不足,把真情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