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北京市海淀区八一中学 兰瑞平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观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摘自《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募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

多年来,中学生周记、作文的评改一直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和压力,不少教师废寝忘食地将学生们的周记、作文卷点评改得通篇殷红,却依然未收到令师生双方满意的效果,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没有突破性提高;不少学生还不断抱怨老师的批改不切当,评语不合理;有的老师的批改和评语也的确欠妥,甚至打击压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长期如此,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畏惧或厌恶心理,师生产生心理隔阂,严重影响语文教学中的互动活动,使作文教学如死水一潭。

近年来,笔者对中小学学生的学习阶段、学习层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研究,发展学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品位,这是由心理学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学习必然不断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因此,我归纳总结出一条学生学习活动不断发展的线索:

接受性学习——发展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

这条学习活动的线索基本反映了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状态的发展上升。并构成五个平台,又形成一个学习发展的阶梯,学生正是沿着这个阶梯由不知到有知,由幼稚走向成熟。

如图:

据此,笔者在近年的高中作文教学中,首先注意发挥高中学生作文的“自主性”,然后注意引导学生以“研究性的态度和眼光去阅读同学的周记作文,并给以适当点拨,让学生自由地互评周记或作文,以调动学生最大限度地“自主”,最为实际地“研究”,以期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其具体做法如下:每次学生完成周记、作文后,教者并不急于批改评价,而注重让学生互相阅读同学的“作品”,然后认真评价,评语要求50字以上,多则不限。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评价兴趣,较快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样的效果令同行刮目相看,而学生们则愈“写”愈有兴趣:评者语言中肯,情感真挚,击中要害;有时虽褒之有余,但极富鼓励性,因为在学生的眼中,那怕是某一点上比自己强一点,他们就会充分肯定赞赏(而教师往往视而不见)。被评者虽然知道自己的作文肯定有所不足,但在同学热情洋溢的评语的赞赏中,得到的是某几点或一点的充分肯定,因而喜上心上,突然感到往日令人心烦的作文也原本能够取得成功!而且成功有“道”。这是因为:学生间的“距离”很近,心情也最容易沟通,不足亦最容易互相讨论而后弥补。这种让学生写作之后就及时互相批改,评价的作法,其实就是让学生再一次“作文”,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发现别人的缺点不足。一个学期过后,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作文兴趣明显上了一个大台阶。

请看学生的周记及互评评语:

例1

真?善?忍?

高一(6)班 王乐

何为“真”?将原本幸福和谐的家庭带入痛苦深渊。何为“善”?让原本善良的人们失去良知,变成一群凶狂的魔鬼,何为“忍”?鼓动所谓的大法弟子站起来不要再由中央政府领导,去推翻?

打开电子邮箱,满眼的反动邮件,我才一星期没上网,这些垃圾又成堆了。打开一看:“XXX在某地发表讲话,对法轮功练习者下达了格杀无赦的指令。”接下来是几幅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图片下方注明:“某公安局武警将法轮功弟子打死打残”。

笑话!法轮功造谣者们,有理有本事,你们到安南那里告去啊!背后凭空造谣有劲吗?关上电脑,我深思着,回想在澳大利亚亲眼所见的一幕幕场景:在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门前,我看见了一排法轮功痴迷者在打坐,几个人在发报纸传单,光盘。他们的头上有条白色的横幅上面赫然印着几个大字:“法办罗干,撤消‘610’办公室”。我想:这要算是中国人最大的耻辱了,俗话说得好:家丑不可外扬,但法轮功痴迷者们漂洋过海跑到澳大利亚无非是想为李洪志那点歪理邪说讨个说法罢了。在澳大利亚尚且这样,在其他国家更别提了。我简直为他们生的黄皮肤,黑头发而感到前所未有的羞耻!他们不配做中国人!在中国城中!我们同样看到了法轮功痴迷者们的身影,他们嘴中叫嚣着“真,善,忍”,然而他们能为他们所做的种种虐行找一个贴切的词语呢?是维护和平吗?天大的笑话!

再看看他们的报纸吧,倒是“图文并茂”,就连诗歌都有呢,每篇文章都“感人肺腑”,没想到就连知识分子们也被法轮功所愚弄了,他们写出居然“法轮大法好”!难道就没有一点愧疚吗?一个个想着升天圆满,那真是为祖国做“贡献”啊!中国人口减少了,人民都富有了,我想李洪志的初衷怕与之大相径庭吧!在自己头上加点儿光环就成神了,那还不简单?若是这样,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当神仙了!再说,谁看过有哪个神仙长得那么丑啊!不就是想要几文钱好好享乐吗?那也不能将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啊!死人了,他满意了,高兴了。我不能说出他前世是什么,但他今世一定是魔鬼的化身!

什么“真,善,忍”,什么“法轮大法”,全都是一个农民全部“智慧”的结晶。沉睡的人们,昏迷的人们快醒来吧,你们被他骗得大久太深了,难道你们真的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他李某的快乐,铸造他的幸福?不,决不能!沉睡和昏迷只是一时的,受骗上当只是一时的。历史会作证,早晚有一天,李洪志将会被绳之以法!

(注:读完这篇女中学生写的周记,我心中一阵阵激动,不待多思索,就给作者一个特大的奖赏:100分,满分!不是作者的文章完美无缺,而是她小小年纪,学习任务繁重知如此关心是非大事,美丑爱憎如此分明!我不能不给她100分。)

学生评语:

(1)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第一段写得尤其好,用简洁的语句把法轮功这只披着羊皮的狼所谓的“真、善、忍”揭露无余,文章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爱和对邪教的憎!其实我认为,如果法轮功只作为一种全民健身的宗教,那我们应该提倡,可李洪志却将自己的无度享乐,大量迷信溶入其中,最后竟沾上反动政治!李洪志妄想利用人们的无知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么的可恶可笑!可鄙可悲的是,上当的人们究竟什么时候才能从李洪志的编织的幻影中走出来啊! (路昊)

(2)我爸爸的一个同事就是练法轮功的,我才深知它的害处?那个叔叔因为法轮功断送了自己儿子的大学梦,什么“真善忍”,简直是自私自利到了极点,练法轮功者特别神经质,执迷不悟,自以为是,害己害人,真是脑筋有问题。 (孟夏)

(3)一篇充满愤慨的文章,读罢,我的内心也燃起了对法轮功的愤恨之火。其实如果不是作者王乐亲眼所见,我亲耳听说,或许我还不明白法轮功这个超级骗子组织竟然在国外也如此猖狂,还那么作恶。说真的,我觉得很没面子,中国人民的脸就这么被法轮功丢尽了。我身处的环境中,我所熟知的人里也有几位法轮功痴迷者。她们有的从优秀岗位上被刷下来,却还不感到难受,她们坚信跟着法轮功走一切都是好的、其实法轮功是邪教,一派胡言,完全是抓住了,人们寻找精神寄托或安慰的时机趁虚而入,控制了人心,才得以今日到处造谣生事,扰乱社会秩序的恶果,如果我们的国家再强些,人们素质觉悟再高些,相信不久的一天李洪志及其法轮功一定会被消灭!那时将有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社会! (许惠婷)

(4)在未拜读王乐的文章前,我并不清楚她的文笔之利。读了本篇集愤慨、斥责、谴评于一体的文章后,让人十分痛快,也让人认清了邪教法轮功组织的邪恶本质。文笔十分犀利,十分尖锐的评议了法轮功的恶,以及以“真善忍”为幌子无耻收敛钱财的邪教本质。我十分钦佩你的文笔,祝你再攀高峰! (李钟文)

(注:李钟文同学原来是语文“差生”,考试常三四十分而已,在作文周记自改互改活动中,他非常认真,不断地提高了作文兴趣和语文学习质量,现语文考试不但能及格了,给同学写的评语已有“老师”的“气派”。)

例2

春天里的梦

高一(6)班 星星

春来了。在暖暖春风的呼唤声中,我睁开眼睛,从久远的沉睡中醒来。我激动地伸展着我黑瘦而弱小的身躯,为投入到了这个明亮而新奇的世界而兴奋。在无知而懵懂的快乐中,我贪婪地吮食着桑叶。嫩绿的桑叶给了我鲜活的青春,给了我一次又一次进裂的成长。沉睡,苏醒,剧痛,更新——我畏惧地经历着这一切,惊喜地蜕去了旧日的束缚。我体态日渐丰满,皮肤变得洁白莹润,一个飘逸而甜美的梦也在悄悄地孕育成熟。

……

学生评语:

(1)我听说,当蚕的丝吐尽时,蚕就会死去。因此,我不想做蚕。蚕的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而我,要为自己而活。也许,在某种意义上,这是自私的表现,可用脑子想想,在自己还未强大之前,怎么去保护别人呢?我想,做一回真实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吧。 (MOHA)

(2)好感动噢!星星不愧是“咱们班的‘才女’掌门人”,果然身手不凡,佩服!语言生动,秀丽而深刻感人。文章虽只记叙蚕吐丝的事,但其内部却蕴涵着人生的深刻哲理。读了此文,我懂得了很多:努力+付出+理想+快乐+收获+成功 (窦珊珊)

(3)或许感动已经形容不出我读后的感受,春蚕最后仍把自己贡献给了人类,它仅是做着一个美好的梦,一个经千辛万苦却无法实现真正自我的梦,这样的一生还在束缚中度过是压抑的,但如果结果自己满意的话,那就无悔了。(不会是你真实写照吧,那可千万别太累着自己,生活嘛,让自己满意就OK) (许惠婷)

(4)如果让我选择我的来生该变成什么,我决不会选择做虚伪的人,也不做蚕!因为我不想成为一个虚伪的个体,也不想成为自私的人利用的对象!我宁愿做一粒顽石,一辈子也不会离开广阔的大地,但至少比做虚伪的人自私的人强! (许文皓)

例3

出现裂缝的友谊

高一(6)班 许文皓

看了孟夏这一次的周记,我知道她的写作根源是我和她共同的朋友——心!对孟夏来说,心—曾经是她的知己;对于我来说,心—是我在到目前为止最不知所措的时候教我支持下来并共同渡过的人!现在心和孟夏的关系变得如此的僵硬,我被夹在中间实在很为难。

……

学生评语:

(1)这种友谊问题我也遇到过。刻意使其重好真的没效果,我只能告诉你:“顺其自然,一定自然。没有更好的办法,毕竟当局者的事,旁观者再清,也是无力的。”(许惠婷)

(2)这点我知道,我只是觉得他们挺可惜!我确实很为难呀! (耗子)

(3)这种事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不愿遇见、不想在自己身上发生。但该来的总会来的,就算旁人再提什么意见,也都是别人的事。我们只能尽到我们可以做到的。这并不是你的错,她们迟早会分开的,只是早晚的问题。 (金晔)

(4)心早就不是小时的心了,我也早就不是那时的盂夏了,有什么呢?也许是上天注定要我们分开。我想,我很沮丧的原因是“十年”这两个字,可是,如果要以时间未衡量的友谊,又有什么意义呢? (孟夏)

从以上学生习作和互评评语看出,学生对周记、作文的写作是相当认真的,内容充实,语言朴实,情感真实;而同学之间的互评又是那么的求实、求真,既没有不妥当的批评指责,也没有贴标签式的概念化语言。就连平时作文不怎么样的学生,也写出了切中同学写作实际,言真意切,洋洋洒洒数百言的评语来。

由此可见,指导学生互评周记、作文,益处甚多:

(1)同学之间要互讦作文,必然就要认真阅读甚至研究别人的文章,在阅读中就是一种交流、学习、思考的过程,也是一种提高的过程,在阅读点评时又不断领会别人的长处,学习、鉴借别人的长处;

(2)通过互评,学生还能及时发现同学作文或周记中的某些不足或毛病,培养纠错能力,并当堂及时交换意见,共同进步;

(3)让学生及时(或当堂)互评作文、周记,大大缩短了由教师一个人批改评判的时间,且能最大限度的避免由于师生心理距离较大而造成的评判者主观,被讦判者常常不服的矛盾或隔阂;

(4)能有效地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品位很快地上升一级甚至几级,为其奠定终身学习的素质。

有人担心这样放手让学生互评互判会乱成一团,甚至以为这是一种不屑一顾的做法,没有效果的做法,这是一种陈旧的保守的思想观点。不信你认真指导学生搞一、二次作文、周记的互评互判看看,学生的那种热情那和积极性认真劲会让你打消这种保守的观点。至于有的学生的认识水平,评判能力欠一点,我们教师“指导”他几次,同学们帮着他评判几次就逐步会了(包括书写、标点、语句、题目、开头、过渡、结尾、结构、选材、中心等)。

“寻求一种方法,让教师尽量地少教,而使学生尽量地多学。”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里如是说。

寻求一种方法,让学生互“动”起来,主动起来;寻求一种方法,让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寻求一种方法,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