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之间隔阂的形成

二、师生之间隔阂的形成

教师和学生由于年龄、受到的教育、社会经历等不同,往往在认知方式、个性特点、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处地位不同,履行的职能也不同。老师往往想让自已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较多的知识,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喜欢玩耍、喜欢根据兴趣支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常常把学习看成是教师、家长等外界人物强加给自己的一种负担,因此师生间就产生了矛盾。

2.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衡量教育效果的手段也是以分数为主要标准,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只把课本的知识机械化地教给学生,不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滥发“升学指导”、“升学复习资料”,搞“题海战术”,“模拟考试”频频进行,学生负担加重,师生关系紧张。

3.师生间由于个性差异而形成的矛盾。每个学生和教师的认知方式、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气质、能力、性格等各不相同,再加上师生间在时间、空间上都不可能常在一起,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学生也不了解老师的做法,于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

4.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来传授的是“师道尊严”、讲的是“天、地、君、亲、师”,教师往往感到自己“权威至上”,认为跟学生走得太近会失去威严,师生之间关系淡漠,许多问题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就有了厚厚的壁障。

当然,师生间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矛盾,如个人的情绪、身体健康等多方面的影响,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在于教师。如教师能开展素质教育,爱生如子,放下架子,尊重学生……,那么师生间的矛盾就能得到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