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篓“减肥”了

垃圾篓“减肥”了

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小学 刘红伟

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学习他力所能及的东西,是一个多好的开始啊!学生良好地品行更多的来自于亲身亲历的实践,亲自观察、分析、调查、测量和预测,这也是道德行为内化的关键。

本学期我带了一个新的二年级,不久,我发现班里有这样一种现象:中午吃小饭桌的同学挑食现象严重。每天中午,食堂工作人员精心制作的大量饭菜,瞬间便成了“垃圾蒌”的美味佳肴。有的同学课下开玩笑说:“咱班的垃圾篓该减肥了!”

古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警言,今有“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佳句。看到学生们如此浪费,我实在是心痛不已,一时也不知所措。怎么办?我抓住了一次班会的时间尝试让学生开展讨论:“垃圾篓减肥妙方——治理剩菜剩饭的好方法。”同学们从众多的整顿方法中选择了抄写古诗《锄禾》。第二天果然有效果,可一周后交到班长手里的“古诗字条说明”证明同学们还是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节约粮食”这四个字的深刻意义,垃圾篓依旧未能苗条起来!

难道真的没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来治理这种现象吗?我请来了班里的“浪费大王”——王彤晖,据我几次观察,她是班里剩饭最严重的,甚至在其他同学看来最好吃的炸鸡块,她也百般挑剔,最终成为垃圾篓的囊中之物。于是我与她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简短的谈话让我了解到,她能把“粒粒皆辛苦”倒背如流,可并不了解“辛苦”的实质。这正是垃圾篓“脂肪过剩”的根源所在!

于是,在又一次班会上,我趁热打铁,围绕“一粒米的来历”让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同学们马上你争我抢的说开了,最后,中队长突发奇想:“老师,咱们办个植物角吧!”对,让同学们亲身体验“辛苦”的含义,办个植物角!同学们一致推选让王彤晖任植物角的管理员。转眼间,班里的植物角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盆,可这些花盆里没有种植奇花异草,却把颗颗粮食、蔬菜的种子植入土中……!

同学们把期待种子发芽的耐心化作对种子的丝丝怜爱;把对颗颗幼苗的无微呵护化作对它的点点珍惜;浇水松土,见光避雨,间苗施肥,很快,我们的植物角有了第一次收获:78颗黄豆芽和15个大小不一的草蘑菇!同学们欢喜的庆祝之后,我把这收获的果实送到了学校食堂。中午,看着餐盒里的素炒豆芽菜和肉片香菇,同学们感慨万千:

同学A:“咱们种植的豆芽和蘑菇就在其中!”

同学B:“我吃的每一口菜好像都是我们亲手种植的,我感觉今天的午餐特别香,我一定会把它都吃干净!”

同学C:“咱们的收获这么少,都觉得特别高兴;农民伯伯的收获那么多,一定更高兴!他们付出的辛苦和劳动也更多,咱们要是把饭菜都倒掉了,农民伯伯多伤心呀!”

我对同学们说:“是呀,孩子们,我们不仅要珍惜自己的劳动,还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这顿午餐,正如期望的那样,全班同学都吃的特别干净……

很快,班里吃小饭桌的学生家长们都陆续收到了自己孩子被评为节约粮食小标兵的喜报!一个学年过去了,班里的植物角依然生机盎然,垃圾篓早已恢复了原本的苗条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