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许多年以后,我作为一个虔诚的拜谒者,和一群意欲拍摄下那段历史的人来到了泽覃乡泽覃村黄鳝口。我望着毛泽覃陵园背靠着的那座山——永远的红林山,身体仍禁不住在寒风中颤抖。墓草蓑败,所有的故事都被掩盖在一抔黄土之下。我竭力地搜寻着纪念亭周边能够记载当初那场战斗的每一个蛛丝马迹,却发现只是枉然。
今天我所看到的,是一些铭刻在陵墓上的文字,那些字以“浩气长存”为首领,个个刚劲有力,一如当初毛泽覃的秉性。一块巨大的石碑上,记载着从政府到单位到个人,为了修建这座陵园而捐赠的款项。如今,安宁地享受着“毛泽覃们”恩泽的泽覃人,或者说瑞金人,正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烈士的缅怀。
我转过身去,一个身形瘦小的老妪由后人扶着颤巍巍地朝陵园走来。她,便是为毛泽覃守灵一生的百岁老人张桂清了。她的双耳已经失聪,眼神里不再有当年的激荡。只是,当采访者向她比画着询问过往时,她依然还会泛起一丝激动。只见她用瘪瘪嘴巴清晰地喊出三个字:“不要怕!”一次,又一次。
我知道,革命和战斗,在她的心中刻下了的深深烙印,是永远不会消除的了。不能消除的,还有她对毛泽覃一辈子的革命同志情。不然,她为何能够坚守一生,守候在一座不会说话的毛泽覃墓前?
我能够想象得出,在无数个清冷的月夜里,她站在不断拂过的轻风中,凝视着那个隆起的土堆,思念曾经并肩战斗过的同志。她的目光中,一定又一次望见了许多年以前的场景。那时候,毛泽覃给她讲革命的道理,领着她成为游击队的一员。“不要怕!”“不要怕!”她在心里一遍一遍地默念着。阴阳两隔的毛泽覃,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怕的勇士呵!有时,她和地下的毛泽覃低声细语地对话;有时,她甚至干脆大声地呼喊起来:毛——泽——覃!
喊一声泽覃哟,便是喊亮一段难以抹碎的岁月。
青山依旧,夜色苍茫。回应她的只有风吹过树叶的哗哗声,还有秋虫的鸣叫。不,还有,还有,还有平静详和的山川、河流、平原、旷野,还有阳光照耀下的桃红柳绿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