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偌大的咸鸭蛋存放库房,只见廖奶奶和儿媳妇正在指导工人将鸭蛋装瓮。鸭蛋一层一层地埋进黄泥汤,上面再一层一层地撒上草木灰,比起从前一个一个裹,效率高多了。张杨伸出食指蘸了点黄泥,放进嘴里:“所有材料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连这黄泥都可以入口吃,很香。”

去年,客家咸鸭蛋腌制技艺,被批准为瑞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杨是传承人。“奶奶老了,手艺要靠我们一代一代传下去。”他说。他曾经在瑞金一家大型实业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收入不菲。为着将“廖奶奶咸鸭蛋”的事业做大做强做专业,2017年,张杨辞职回家,全身心地投入了生产基地的运营中。

2018年3月,以“廖奶奶咸鸭蛋”为代表的瑞金咸鸭蛋,正式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年夏,京东商城找上门来,诚邀“廖奶奶咸鸭蛋”入驻。协议签订,标志着由廖奶奶负责技术指导,孙辈们负责经营管理的家族式产业,正在越做越大。邮乐购、淘宝、京东,三大电商平台恰似三驾巨型马车,载着“廖奶奶咸鸭蛋”朝向更广阔的大地飞奔。

同年7月,红色故都瑞金正式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曾经是国家级“十三五”贫困村,有贫困户一百二十二户,贫困人口约九百人的凤岗村,成为脱贫致富示范村。在凤岗村的示范带动下,附近的大柏地、叶坪、丁陂、黄柏等乡镇,也相继建立了蛋鸭养殖基地,共同投身到有滋有味的咸鸭蛋事业中。

“2020年,我们要帮助更多的人一起发家致富。”张杨信心满满地说。眼看端午节就要到来,他们做足准备,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销量猛增季。仅四五月份,就卖出了五十万元的产品。

这时候,廖奶奶的儿媳妇端出一盘切好的咸鸭蛋。只见金色的蛋黄淌着油汁,简直要把人的口水馋出来,品尝一口,绵软松嫩,蛋黄起砂,咸味适中,不愧是传统秘籍腌制的咸鸭蛋。那样一种宜人的咸滋味,细细品咂,却又感觉尽皆是甜。

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凶猛来袭,“廖奶奶咸鸭蛋”经历了一场按兵不动的“战疫”。库存的咸鸭蛋,一个个收敛着翅膀等待飞翔的时日。2月7日,五百箱满载着爱心的咸鸭蛋,飞向江西省疫情定点收治医院——南昌大学一附院象湖分院,为坚守在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送去红都人民的深情厚谊。

奋进,感恩,回馈,每一次坚实的步伐,都像破壳一个动情的梦。

今天,当人们打开网页,输入“廖奶奶”三个字,结果无不指向脱贫致富的动人事迹和倍受欢迎的畅销产品。腌鸭蛋、端鸭蛋、吃鸭蛋,廖奶奶的形象一次次被镜头捕捉。在各大门户网站上,她还是那样满足地笑着,像一粒从远方飞来的蒲公英种子,找到了扎根的土壤,并衍育出多如繁星的新鲜植株。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风吹动大院里的一株桂花树,透过玻璃,我看到初夏的阳光斜映入一群骨碌碌转动的鸭蛋上,仿佛在奔跑,又仿佛在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