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人们仍时常反刍着那一场治国安民的伟大预演。瑞金,是为童年的共和国。谢氏宗祠,则对应着今天的人民大会堂。

跨过实木的门槛,进入宗祠内部,长方形的天井接纳了天空的光亮。整个祠堂四处悬挂着三角彩旗,还保留着当年开会时的场景。曾经用来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搭建成了主席台,台上扎着彩门,彩门上方嵌着一个金色五星,上书“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两旁是一副对联:“学习过去苏维埃运动的经验,建立布尔什维克的群众工作”。主席台背景悬挂着红四军军旗及马克思、列宁画像,台前挂着“工农砲垒”“民主专政”两幅标语。当年照亮会场的汽灯,仍悬挂在屋顶上,那还是在敌人手中缴获的。唯一不同的是,当时为了容下六百一十名代表,将天井铺上了木板;而现在,天井已然恢复原貌。

在祠堂内部两侧,用木板隔出了十多个小房间,作为外交、军事、土地、内务、财政、教育、司法、劳动、工农检察九个部委和国家政治保卫局的办公室。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五十多个中央机关和国家部委都从这里走来。

一座小小的祠堂,装下了整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十来平方米的小房间,就是当年国家的一个部委机构,室内陈设简单,一张木桌、一把木椅、一张小床、一盏油灯……部长们就在如此简陋的居室里,构建起了一个共和国的框架,创造了苏区第一等的工作。

我轻轻地走进教育人民委员部,当年的部长瞿秋白早已壮烈就义,而他对教育文化事业作出的功绩永远留在了瑞金。“广大劳苦大众及其子弟有免费接受教育之权”的一条规定,使得当年的苏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一半。而土地法的实施,则让劳苦大众按人口平均分配到了土地,获得了生存的基本保障。所有的法令和政策,无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与管理国家的伟大探索和尝试。

由于这座建筑是家族宗祠,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敌人并没有将之破坏和拆毁,一直完好地保留至今。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5年6月,年逾古稀的郭沫若偕夫人重访瑞金,勾起了对当年峥嵘岁月的深情回忆,次年春提笔写下诗歌《叶坪》:“弹样丰碑如巨笔,以天为纸急书空。无产阶级须专政,世界人民要大同。蘸血淋漓终古在,献身慷慨万夫雄。尔来无数佳儿女,高举红旗毛泽东。”

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座谈会上所说的话:“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已经成为我们党的历史和近代中国革命斗争历史非常重要的一页,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我们要从中获得教益,受到启迪。”

是的,时间将一座祠堂定格于历史深处,并获得了意义的永恒。今天,仍有无数国人循着先辈的足迹纷至沓来。他们来到这里朝圣,就好像血液里的红被重新燃烧,并热烈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