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弯弯

山路弯弯

儿时的梦想,就是能有一条平整宽阔的路,领着我走向远方。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去外婆家的情景。那是1980年代,我和哥哥轮流挑着一担切糖,徒步从麦菜岭出发,一路翻过石罗岭,穿过老茶亭,越过陡峭的山路。两个小小的身影一点一点地挪动在山岭之间,需半天时间方可到达沙洲坝的外婆家。那是一条多么简陋多么艰辛的山路啊!

后来,石罗岭上出煤炭,从九堡镇出县城的简易公路也渐成雏形。路面上铺了些沙石,能通自行车。每到寒暑假,舅舅们便会骑着自行车来接送我们。行进在坎坷不平的简易公路上,自行车颠簸得十分厉害。特别是下陡坡时,车子一下一下地把我们抛起来,我的心一会悬在空中,一会又放下来,吓得死命抓住货架,生怕被抛下车去,跌入路旁的万丈深渊。此时去外婆家的时间已经缩短了一大半,但一路下来,手握得生疼,屁股也坐得生疼。

因为骨子里的血脉亲情,我是多么渴望常常去往外婆家那间温馨的土屋小住一段啊,但是行路的艰难,在某种程度上还是阻挡了我蠢蠢欲动的脚步。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养在深闺的家乡终于盼来了福音。这条简易的公路被拓宽、降坡,并且铺上了水泥。从此,公交车开进来了,大卡车开进来了,天堑变成通途了。一个山旮旯的乡镇由此打开了一道通往外面的开阔的视界,九堡镇里出名的九件宝贝——芋子、烟叶、姜等土特产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山的外面,人们的生活也因此而日渐丰裕起来。

1994年,我考上了邻县的宁都师范学校,是坐着由小六轮改造的人货混装车颠簸出城的。从县城到宁都,又坐了三个小时的汽车,总觉得自己去到了一个多么遥远的地方。因为交通的不便,极为渴念回家的我,一个学期才能回家一次。可是现在,随着昌厦公路的贯通,回一趟母校也只是一个小时的车程。现代交通的方便快捷让人们缩短了多少人际与心灵的距离啊!

近几年,村村通工程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回到家乡,再也看不见尘土飞扬的泥泞土路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平坦干净的水泥路。摩托车骑进村了,乡镇公交开进村了,小轿车也开进村了。农村面貌,早已今非昔比了。我想,发生在我身边的这桩桩嬗变,不正是“中国梦”进程中的一个小小缩影吗?

如今,更多的莘莘学子由平坦的乡镇水泥路走出,走向市区,走向更遥远的城市,上大学,读博士,甚至是出国留学,走向了一片片更加广阔的天地。而我,也从一个山村的娃娃一路走来,先是成了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再后来,我通过选调考试,穿过这条路走向市区,进入全市最大的小学教书。我没有就此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不断地努力充电,业余写作,直到有一天,收到鲁迅文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又顺利地加入了中国作协。

“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注目着那一条条四通八达的路,它们迢迢地伸向远方,多么像我们的生活,幸福而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