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冷,蓝益山仍旧穿着一双草鞋,参军时母亲塞给他的一双布鞋却不舍得拿出来穿,一直背在包袱里。桐梓县一个名叫蒙万发的善心老人收留了蓝益山。老人是一个斋公,未婚娶生育,见蓝益山长得高大标致又孝顺,便想让他留下来当儿子。迫于无奈,蓝益山在蒙家落下脚来,一边养伤,一边打听红军的消息。他尽力帮蒙万发干力所能及的农活,让蒙万发好生喜欢。

伤渐渐好了,蓝益山寻找部队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可是,那时没有任何的通信工具,红军到底走到了哪里,他一无所知。只听说队伍已经打四川北上了。千里之遥,路线亦不明,即使是插上翅膀,只怕也难以追赶。这时,一个同样因伤留在桐梓县的长汀籍红军战士找上门来,想邀他一起回家。蓝益山摸摸母亲做的那双仍旧崭新的布鞋,想起了家中的老母亲,也不知她现在是否安好,既然找不到红军,也只能如此。蒙万发听说他打算回家,善良的老人没有埋怨,反而拿出十几元积蓄给蓝益山做盘缠,万般不舍地送他们上路了。

回家的路途是漫长的,他们一路风餐露宿,边走边打听方向,由于语言不通,走了很多冤枉路。一次向人问路,他们用方言说江西往哪边走,被对方听成了广西,一走就是三天半,等发现不对劲,都已经走到广西了,只好又折回原路。这以后,他们吸取教训,由会写字的蓝益山将江西二字写给指路人看,才算没再走冤枉路。

其实更担心的还是遇到土匪。由于盘缠很快用尽,他们一路只能靠讨饭维持饥肠。有一次,他们走到一个小山村,看到当地居民正在摘梨,便问他们要几个充饥。忽然来了一群土匪,当地人马上示意他们趴下,不能看土匪。他们听了立即卧倒,大气也不敢出一口。有一个人只是偷偷地侧身看了一眼土匪,就挨了重重的一枪托,脑袋鲜血直流。后来听见“砰”的一声,土匪耀武扬威地走了,才敢起身。

三千多里路,一连走了三十七天。到达兴国的时候,他们讨饭讨进了一个红军家庭。红军妻子一听说是从前线回来的,十分热情,好茶好饭地款待。攀谈之下,说起她的丈夫,却是和蓝益山同一个连的战友。妻子忙打听丈夫的消息,蓝益山知道他已牺牲在长征途中,为了不让他妻子难过,不敢说出真相,心中无比痛苦。

1936年3月,蓝益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熟悉的老家,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母亲。他本以为这下可以平安地陪伴母亲生活了,不想当时瑞金被国民党占领,又一次到处疯狂地抓壮丁。蓝益山自然不想当国民党的兵,于是连夜告别母亲,往福建的山区走去。他在龙岩地区一个叫陈坑的地方落下脚来,竟惊喜地发现这里是胡荣家带领游击队活动的地区,国民党轻易不敢来搜山,十分安全。蓝益山于是在这里安顿下来,在一个土纸槽作坊找到了一份事做。实在想念母亲时,他就在夜晚偷偷地回去看看,然后又趁着天还未亮早早地离开。这一躲,就是十三年。